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穆旦的“爱情”与爱情诗的写作——从新见穆旦与曾淑昭的材料说起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u Dan's “love” and his Love Poem Writing: From New Materials of Mu Dan and Zeng Shuzhao
  • 作者:易彬
  • 英文作者:Yi Bin;
  • 关键词:新材料 ; 穆旦 ; 曾淑昭 ; “女友” ; 爱情诗
  • 中文刊名:ZXZ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 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9-06-18
  • 出版单位:现代中文学刊
  • 年:2019
  • 期:No.6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17ZDA279)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XZD201903008
  • 页数:8
  • CN:03
  • ISSN:31-2026/G4
  • 分类号:43-50
摘要
新材料的出现往往能带来研究的变化。2018年出版的第3版《穆旦诗文集》新增的穆旦与曾淑昭的多种材料,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穆旦的一些生平事实、丰富穆旦的写作局势,同时,曾淑昭作为穆旦"女友"的形象于此有了更多的话题意义。新材料的效应自不待言,但就穆旦爱情诗的总体写法而言,它们并未改变既有的路向,甚至可说是进一步强化了穆旦写作的意义。
        
引文
1因为讨论主题和篇幅方面的限制,文献学方面的话题本文只是简单涉及,不作细致讨论。
    2李方:《穆旦(查良铮)年谱》,穆旦:《穆旦诗文集2》(第3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第386-387页。
    3穆旦:《穆旦诗文集2》,第153页。
    4李方:《穆旦(查良铮)年谱》,穆旦:《穆旦诗文集2》,第387页。本文所引相关介绍文字和穆旦书信,省略号处均非原有,而是省略了少量内容,特此说明。
    5本文所引穆旦档案均据南开大学档案馆所藏,不另说明。
    6易彬:《“他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同学四人谈穆旦》,《新诗评论》2006年第2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5页。
    7易彬:《“他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同学四人谈穆旦》,第235页。杨苡所称“初恋”故事,为清华大学和长沙临时大学时期的事。
    8参见林建刚:《穆旦情诗中的隐秘情人》,“腾讯·大家专栏”,2015年11月25日。
    9李方:《穆旦佚诗信笺考订》,《新文学史料》2018年第4期。
    10穆旦:《穆旦诗文集2》,第153-154页。
    11穆旦:《穆旦诗文集2》,第155页。按:诗文集所录《裂纹》一诗,未见附注和曾淑昭相关的信息。
    12有近20首穆旦诗歌存在标题异动的现象,但《裂纹》一诗最为特殊:1947年3月18日的此信中题作《裂纹》,再刊本(即《旗》,1948年2月)题作《裂纹》,但初刊本(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第23期,1947年3月16日)、初版本(即《穆旦诗集》)以及1948年底左右大致编定的诗集(后以《穆旦自选诗集》之名出版)、通行本(即《穆旦诗文集》)均题作《成熟》,何以如此,暂不得其详。
    13南开大学档案馆所藏查良铮档案之《我的历史问题的交代》(1956年4月24日)。
    14诗文集关于曾淑昭的资料显示,其在中航上海办事处任职至1949年5月。其他资料则显示,1949年10月1日,曾淑昭与胡适长子胡祖望在泰国曼谷完婚。而穆旦于1949年2月至7月在驻曼谷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东南亚办事处工作半年。期间是否有过交集,目前亦不可知。
    15穆旦:《穆旦诗文集2》,第153页。按“胡思乱想帮助写诗”不通,或有笔误或整理误。
    16慕旦:《玫瑰的故事》,《清华周刊》1937年1月25日第45卷第12期。
    17江弱水:《伪奥登风与非中国性:重估穆旦》,《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18穆旦:《穆旦诗集》,自印,1947年,第106-107页。
    19穆旦:《穆旦诗集》,第108-109页。
    20穆旦:《穆旦诗文集1》,第243页。
    21穆旦的《祈神二章》(初刊时题作《合唱二章》)与长诗《隐现》,《饥饿的中国》与《时感四首》《诗四首》等,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22该版本更近于《贵州日报·革命军诗刊》1942年5月26日所载,但也有多处异文。
    23西渡:《爱的可能与不可能之歌--穆旦〈诗八首〉解读》,《星星》(下半月刊)2008年第1期。
    24同上。
    25穆旦:《致郭保卫》(1975年9月9日),《穆旦诗文集2》,第215页。
    26高波认为《诗八首》“和萧珊的一段特殊感情有关”,见《穆旦〈诗八章〉后的“隐情”》,《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27见冯至等著《文聚丛刊》1943年6月第1卷第5、6期合刊《一棵老树》。
    28刊《中国新诗》1948年9月第4集。
    29易彬:《被点燃、被隐匿的“青春”--从异文角度读解穆旦诗〈春〉及其诗歌特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2期。所引评论出自张松建:《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9-120页。
    30西渡:《爱的可能与不可能之歌--穆旦〈诗八首〉解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