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心理应激微反应应用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许旺林 ; 宋胜尊
  • 关键词:心理应激微反应 ; 讯问 ; 侦查
  • 中文刊名:GAZ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Officer College
  • 机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犯罪学教研室;
  • 出版日期:2013-05-20
  • 出版单位: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年:2013
  • 期:v.28;No.148
  • 语种:中文;
  • 页:GAZK201303018
  • 页数:8
  • CN:03
  • ISSN:32-1704/Z
  • 分类号:91-98
摘要
考察我国传统与现代的侦查讯问方法和策略,心理应激反应与微反应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注意和重视。心理应激微反应应用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还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当前对微表情的研究相对成功,但如何发掘微动作和微语义在侦查讯问中的潜力存在着理论和技术空白。
        
引文
①姜振宇:《微反应》,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页。
    ①百度百科:《五听的出处和内涵》,http://baike.baidu.com/view/48264htm.
    ②房玄龄等撰:《晋书.刑法志》,金陵书局刻本清同治十年(1871)版。
    ③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④[美]艾克曼:《情绪的解析》,杨旭译,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5页。
    ⑤孟昭兰、阎军、孟宪东:《确定婴儿面部表情模式的初步尝试》,《心理学报》1985年第1期。
    ⑥彭聃龄:《情境线索与面部线索在表情判断中的作用》,《心理科学通讯》,1985年第2期。
    ⑦王垒、孟昭兰:《成人面部表情及其判断的初步探讨》,《心理学报》1986年第4期。
    ⑧饶虹:《近20年我国情绪心理学的发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⑨《中科奥森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背景》,http://wenku.baidu.com/view/afb637abdd3383c4bb4cd2df.html.
    ①田印中、董志学、黄建伟:《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及实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第6期。
    ②董宁:《微表情、微反应研究在侦查中的应用》,《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③Ekman,P.,&Friesen,W.V.(1971).Constants across cultures in the face and emo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7,124‐129.
    ④Jack,R.E.,Garrod,O.G.B.,Yu,H.,Caldara,R.,&Schyns,P.G.(2012).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are not culturally universal.Journal of PNAS,vol.109,19,7241‐7244.
    ⑤Jack,R.E.,Garrod,O.G.B.,Yu,H.,Caldara,R.,&Schyns,P.G.(2012).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are not culturally universal.Journal of PNAS,vol.109,19,7241–7244.
    ①李斐、陈亚军、宋朝阳、李瑞:《边缘检测算法在人脸表情识别中的应用与研究》,《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年第11期。
    ②刘洋、季桂树、王刚:《表情识别中基于轴对称的人眼定位方法》,《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第12期。
    ③张铮、赵政、袁甜甜:《基于二维多尺度局部Gabor二进制模式特征的表情识别》,《计算机应用》2010年第4期。
    ④《FT45面部表情捕捉系统》,来宝网,http://www.labbase.net/Supply/SupplyItems‐2873522.html.
    ⑤励建安、孟殿怀:《步态分析的临床运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第7期。
    ⑥《步态分析完整版》,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426136526.html.
    ①百度百科:《动作捕捉技术》,http://baike.baidu.com/view/3114161.htm.
    ②笔者在杨阳:《声纹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电声技术》2007年第2期;洪青阳:《语音声纹识别技术及运用》,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70351310.html.两位作者声纹识别技术基础上提出微语义技术运用前景。
    ③罗毅:《一种基于HMM和ANN的语音情感识别分类器》,《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第34期。
    ①[美]保罗.埃克曼:《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邓伯宸译,徐国强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②章恩友、宋胜尊:《犯罪心理学》,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22页。
    ③[英]阿德顿.维吉:《说谎心理学》,郑红丽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作者序第IX页。其论述的非言语行为与本文的微动作大同小异,可作为借鉴和参考。
    ④[英]阿德顿.维吉:《说谎心理学》,郑红丽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①吴纪奎:《心理强制时代的侦查讯问规制》,《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3期。
    ②[美]乔.纳瓦罗、马文.卡尔林斯,《FBI教你读心术》,王丽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③谢峻刚:《自侦案件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对策》,《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5期。
    ①表列内容信息为笔者在赵桂芬所著《侦查心理学》第六章“讯问中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赵桂芬的著作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