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察言观色:教师的基本专业能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bservation of Students' Expressions and Behaviors: Teachers' Key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 作者:张荣华
  • 英文作者:ZHANG Rong-hua;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教师专业能力 ; 察言观色 ; 心理机制
  • 英文关键词: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observation of expressions and behaviors;;psychological mechanism
  • 中文刊名:SXS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05
  • 出版单位: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6;No.21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IA150192)
  • 语种:中文;
  • 页:SXSK201903018
  • 页数:7
  • CN:03
  • ISSN:14-1072/C
  • 分类号:96-102
摘要
察言观色是出自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一个成语,在人的修身养性与社会交往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基本专业能力,教师的察言观色能力包括理解学生与关注差异的能力;研究学生个性化学习行为,实施精准差异化教学的能力;理解他人,有效推进学校改革的能力。察言观色在诸多教师专业能力中居于基础和关键地位,其心理反馈机制包括入察、察觉、察明、评价、应用与改进教学等过程。
        The idiom of "carefully watching what somebody is doing and saying" is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Confucian classic The Analects, which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human self-cultiv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definition,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value as the teachers's basic professional ability.
引文
[1] 叶澜.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教育精神与智慧[J].教育研究,2018,(6).
    [2] 李政涛.当教育遇上人工智能……[J].人民教育,2017,(15~16).
    [3] (美)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第六版)[M].丛立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肖凤祥,张明雪.教育情怀: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5).
    [5] 王润,章全武.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8,(6).
    [6] 朱跃升.似是而非的“疾颜厉色”[J].语文建设,2002,(1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9] 康海燕.“交往”在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评论,2004,(1).
    [10] 李琼.何为基于证据的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与评估[R].山西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学术会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高峰论坛”,2018.
    [11] 王殿军,鞠慧,孟卫东.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创新实践[J].中国考试,2018,(1).
    [12] 姜强,赵蔚,李松,等.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个性化学习路径挖掘研究——基于AprioriAll的群体行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2).
    [13]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J].学术研究,2004,(2).
    [14] Cook M,Carter G,Wiebe EN.The interpretation of cellular transport graphics by students with low and high prior knowled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8(2).
    [15] 颜明建.管理学原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 李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表情识别研究与实现[D].西南科技大学,2014.
    [18] (美)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王映学,郑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9] 何九盈,王宁,董琨主编,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0] 冯建军.构建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5,(6).
    [2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2] 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2017-09-08(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