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晚明戏曲集《乐府红珊》的编纂体例与选本个性——兼及戏曲文本研究的多向度问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mpi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uefu Hongshan——With a Discussion on Diversified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Drama Texts
  • 作者:陈志勇
  • 英文作者:Chen Zhiyong;
  • 关键词:《乐府红珊》 ; 戏曲选本 ; 折子戏 ; 明代剧坛 ; 仪式演剧
  • 英文关键词:Yuefu Hongshan;;drama anthology;;highlights from operas;;drama in the Ming dynasty;;ritual drama
  • 中文刊名:SCD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7-20
  • 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23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清代戏曲‘花雅同本’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18YJA760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清代皮黄腔剧本编目与研究”(18WKZD20)
  • 语种:中文;
  • 页:SCDZ201904018
  • 页数:11
  • CN:04
  • ISSN:51-1099/C
  • 分类号:154-164
摘要
《乐府红珊》是晚明南京书肆广庆堂刊刻、纪振伦编纂的戏曲选本,其出版目标是为文人娱曲与民间戏班演出提供底本。《乐府红珊》创建以"出"为中心的编纂理念和以生活场景为标准的分卷原则,在晚明众多戏曲选本中因体例鲜明而独树一帜。《乐府红珊》百折散出的仪式性特质在成书与搬演两个环节逐次被激发和扬显,其独特的选本个性则启发我们要将案头文本与演出文本、演出语境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揭橥戏曲文本的多重意义。
        Yuefu Hongshan was printed and engraved by Guangqing, a book workshop in Nanjing of late Ming dynasty. As an anthology of drama, it was compiled by Ji Zhenlun, and published as a script for entertainment reading and folk opera performance. Yuefu Hongshan created a compilation concept centered on "Chu", took the life scene as the standard to divide volumes, rendering it unique among many drama anthologi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ritualistic character of Yuefu Hongshan is that it contained one hundred"Chu", which gradually became prominent in editing and performance. Its unique character reveal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written text with the performance text and the performance context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the play.
引文
① 李家瑞:《陶真选粹乐府红珊》,《中央日报·图书评论周刊》第5期,1937年6月17日。
    ② 韩南:《〈乐府红珊〉考》,《中外文学》(台北)第4卷第7期,1976年。此文后收入《韩南中国小说论集》,王秋桂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③ 田仲一成:《明清的戏曲——江南宗族社会的表象》第八章“宗族演剧的戏曲世界”,贵彬、王文勋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吴新雷:《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044页;赵山林:《中国戏剧传播接受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0-326页。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0-91页;蒋山:《〈乐府红珊〉叙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赵继红:《明万历〈乐府红珊〉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6月。
    (2)因《善本戏曲丛刊》影印本多有漫漶,请英国留学的徐巧越博士代为复制此藏本,特致谢忱。
    (3)苏子裕:《明代戏曲出版物之最——江西人编选、出版的剧本》,《戏曲声腔剧种丛考》,台北:“国家”出版社,2009年,第547页。
    (4)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46-247页。
    (5)如《新刻出像音注刘汉卿白蛇记》版心镌“富春堂”,可扉页却署“金陵唐锦池梓行”,“从富春堂与文林阁两者刊书的年代来看,此版本《白蛇记》最初应由富春堂所镌,然后转版到了文林阁,由其添换扉页重印”(参见赵林平、许建中:《明末清初书坊戏曲版片的转移与变更》,《文献》2014年第3期,第143-146页)。此外,富春德寿堂梓行的《重校拜月亭记》借版于文林阁,世德堂重刻的《新刊重订出相附释标注香囊记》借版于富春德寿堂,世德堂也曾将《新刻出像音注宋江水浒青楼记》版片租赁转借给富春德寿堂刷印。
    (6)这套戏曲全本的选集共六集,每集十种凡六十种,其中富春堂刊本传奇三十种,文林阁本二十种,世德堂本七种,另配入文秀堂和继志斋刻本各一种。详参程有庆:《别本〈绣刻演剧〉六十种考辩》,《国家图书馆学刊》1993年第Z2期,第140-145页。
    (7)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90页。
    (8)陈志勇:《孤本明传奇〈剑丹记〉〈玉钗记〉的作者问题——兼论古代剧本著作权与署名不对称现象》,《戏曲艺术》2016年第4期,第31页。
    (9)即《剑丹记》《双杯记》《七胜记》《折桂记》《霞笺记》《宵光记》《西湖记》《三桂记》。另外,《葵花记》《题塔记》《南柯记》《全德记》《红梅记》《偷桃记》也为广庆堂所刊行,只未知是否经纪振伦校订。
    (10)苏子裕:《明代戏曲出版物之最——江西人编选、出版的剧本》,第553页。
    (11)富春堂本15种,分别是《联芳记》《白兔记》《三元记》《千金记》《玉环记》《紫箫记》《和戎记》《荆钗记》《浣纱记》《玉玦记》《草庐记》《玉合记》《丝鞭记》《还带记》《十义记》;文林阁本5种,分别为《投笔记》《绣襦记》《玉簪记》《红拂记》《四美记》;世德堂本5种,分别是《琵琶记》《断发记》《拜月亭》《玉合记》《还带记》;广庆堂本2种,分别是《萃盘记》《拜月亭》。去除重复者,合计25种。
    (12)吴新雷:《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130-132页。
    (13)如《乐府名词》“曲条”、《吴歈萃雅》“魏良辅曲律”、《词林逸响》“昆腔原始”、《吴骚合编》“魏良辅曲律”和《度曲须知》“律曲前言”。
    (14)田仲一成:《明清的戏曲——江南宗族社会的表象》,第240、229-267页。
    (15)韩南:《〈乐府红珊〉考》,《韩南中国小说论集》,第271、278页。
    (16)吴新雷:《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130页。
    (17)该戏搬演张榜之前,诸生听响卜以占上榜与否。其中,万俟传因榜中错写成万侯传而误以为落榜,故悲痛地撰写祭文以辞书笔纸砚。后来,随从察觉高中会元的是自己东家,万俟传由悲转喜。
    (18)如《八能奏锦》卷四和《乐府玉树英》卷五有选录,但目存而文佚;《大明天下春》卷四、《乐府万象新》前集卷三、《群音类选》“诸腔”卷三皆存曲文;《群音类选》本有曲无白,没有滚调;《乐府红珊》本与《大明天下春》《乐府万象新》曲白全同。
    (19)王馗:《解行集:戏曲、民俗论文选》,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第222页。
    (20)周之标:《吴歈萃雅·题辞》,王秋桂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2辑,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第9页。
    (21)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演习部·变调·缩长为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78页。
    (22)陈世雄:《戏剧人类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6页。
    (23)布鲁克:《空的空间》,邢历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64页。
    (24)朱有燉:《瑶池会八仙庆寿引》,赵晓红整理:《朱有燉集》,济南:齐鲁书社,2014年,第214页。
    (25)《梼杌闲评》第三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25页。
    (26)《商三元汤饼佳会》演魁星下凡的商辂刚满三朝,商府举行汤饼宴会并定下娃娃亲,阖家“喜之重重,欢声迭迭”;《丝鞭记·吕状元宫花报捷》通过搬演吕蒙正寒窑苦读得中状元的故事传达书生可登临的人生境界。
    (27)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第17页。
    (28)邹迪光:《石语斋集》卷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158页。
    (29)陶奭龄:《小柴桑喃喃录》卷上,明崇祯八年(1635)李为芝刻本,第65-66页。
    (30)冯梦祯:《快雪堂日记》,丁小明点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186页。
    (31)宋懋澄:《九籥集》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7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503页。
    (32)《沈自晋集》,张树英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45页。
    (33)陈维崧:《贺新郎·自嘲用赠苏昆生韵同杜于皇赋序》,《迦陵词全集》卷二十七,《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63-364页。
    (34)《梼杌闲评》,第480页。《弓记》全本已佚,《词林一枝》卷四与《八能奏锦》卷五所选《李巡打扇》在明末颇为流行。剧演明武宗初年太监刘瑾图谋篡位,家奴李巡在给刘打扇时欲以扇击之,几被发觉而巧言蒙混过关。
    (35)张岱:《陶庵梦忆》附录佚文“鲁王”条,弥松颐校注,杭州:西湖书社,1982年,第111-112页。
    (36)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09页。
    (37)焦循:《剧说》卷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第198页。
    (38)袁中道:《游居杮录》卷四,《雪珂斋集》,钱伯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 1180页。
    (39)张岱:《陶庵梦忆》卷四“严助庙”条,第47页。
    (40)《祁彪佳日记》,张天杰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上册,第234页。
    (41)十种孤本戏曲是:《(王寿真)升仙记》《单刀记》《斑衣记》《联芳记》《单骑记》《(丁士才)玉钗记》《丝鞭记》《茶船记》《玉环记》《偷香记》。详参赵继红:《明万历〈乐府红珊〉研究》,第121-134页。
    (42)容世诚:《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自序”,第4页。
    (43)吴秀卿:《从“文本”问题看中国戏剧研究的本质回归——兼谈韩国的中国戏剧研究》,《戏剧艺术》2003年第1期,第75页。
    (44)黄天骥:《〈单刀会〉的创作与素材的提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九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45)容世诚:《关公戏的驱邪意义》,《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2页。
    (46)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贵彬、于允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133页;田仲一成:《中国祭祀戏剧研究》第五章“镇魂戏剧的产生”,布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6-230页;康楽整理:《金元杂剧与祭祀仪式——田仲一成教授与康保成教授对谈录》,《文化遗产》2015年第3期,第50页。
    (47)吴真:《田仲一成〈古典南戏研究〉的中国学特点》,施爱东、巴莫曲布嫫主编:《走向新范式的中国民俗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258页。
    (48)李平教授指出:仅万历年间,“福建建阳麻沙书坊,就曾辑刻过三百多种戏剧的选集”。参见李平:《流落欧洲的三种晚明戏剧散出选集的发现》,李福清、李平编:《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9页。
    (49)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3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