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126例基底动脉闭塞介入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万灿 ; 尤劲松
  • 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 ; 介入术后 ; 中医证候要素 ; 分布规律
  • 中文刊名:ZYJ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中国中医急症
  • 年:2019
  • 期:v.28;No.252
  • 语种:中文;
  • 页:ZYJZ201904043
  • 页数:4
  • CN:04
  • ISSN:50-1102/R
  • 分类号:139-142
摘要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闭塞介入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病例性回顾研究的方法,借助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126例基底动脉闭塞介入术后患者在不同年龄、性别、术后病程等方面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1)基底动脉闭塞介入术后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其中,血瘀证贯穿于基底动脉闭塞介入术后的始终。2)中青年和老年患者最主要的中医证候要素均为血瘀证。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虚证所占比例上升,风证、火热证、痰证所占比例下降。3)女性患者的痰证、阴虚阳亢证明显多于男性患者。4)随着基底动脉闭塞介入术后病程的延长,风证、火热证所占比例下降,气虚证、血瘀证所占比例上升。结论中医药防治基底动脉闭塞介入术后再狭窄应以活血化瘀为主法,中青年患者兼以息风涤痰清热,老年患者兼以益气,女性患者兼以化痰滋阴。
        
引文
[1] Mattle HP,Arnold M,Lindsberg PJ,et al.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J]. Lancet Neurol,2011(10):1002-1014.
    [2] Israeli-korn SD,Schwammenthal Y,Yonash-Kimchi T,et al.Ischemic stroke due to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proportion and outcomes[J]. Israel Med Assoc J,2010(12):671-675.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208.
    [6]宋红普,魏江磊.历代医家中风病因病观概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8):26-29.
    [7]唐迎雪,樊凯芳,曹淑霞.调气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8,23(3):268-269.
    [8]周仲英.出血性中风(瘀热阻窍证)证治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6):709-711.
    [9]王立新,蔡业峰.脑血管病围手术期中医药辨治思路[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1):15-17.
    [10]林浩,白小欣,黄胜平,等.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术前后中医证候变化的初步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0,16(8):17-19.
    [11]高学亮.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12]秦骥,张运克.不同年龄组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河南中医,2007,27(12):37-38.
    [13]吴文辉,叶美颜,吴星宇.不同年龄组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6):457-458.
    [14]王大忠.中风病证候分布与影响因素关系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8):67-68.
    [15]余学庆,李建生,庆慧.中风病证候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报,2004,6(8):19-20.
    [16]廖秀莲.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