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时代精神”概念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Zeitgeist and Marx's Philosophy of History
  • 作者:田冠浩
  • 英文作者:Tian Guanhao;
  • 关键词:时间 ; 精神 ; 客观性 ; 黑格尔 ; 马克思 ; 历史哲学
  • 中文刊名:ZXDT
  • 英文刊名:Philosophical Trends
  • 机构: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6
  • 出版单位:哲学动态
  • 年:2019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15ZDB002)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XDT201905004
  • 页数:7
  • CN:05
  • ISSN:11-1141/B
  • 分类号:29-35
摘要
在某种意义上,对"时代精神"概念以及时间与精神关系的理解决定着人们把握历史和文明走向的方式。从奥古斯丁到黑格尔,"思想主导时间进程"的观点被逐渐确立起来,人类主动创造历史的能力因此得到了某种说明。但是,由于过分强调时间的精神维度,在黑格尔哲学中历史现实的独立性仍然被严重低估。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从人的实践原则出发,将时间解释为思维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永恒对峙。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含义和功能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它被看作对现实历史中生成的生产关系、交往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把握,并且它不再满足于事后解释历史,而是直接地参与创造历史。
        
引文
(1)卢克莱修:《物性论》,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1981,第27页。
    (2)《墨子》,毕沅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第75页。
    (3)④⑤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第253页;第253页;第255页。
    (4)⑧ 《卢梭全集》第4卷,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2,第265页;第269页。
    (5)阿尔都塞:《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吴子枫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第400页。
    (6)卢梭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指出,在自然状态下,人只从事“单独一个人就可操作”的工作,他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因为依靠自然生活,没有财产观念,他也没有劳动的习惯。参见《卢梭全集》第4卷,第278页。
    (7)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第482页。
    (8)④⑤ 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第48页;第51页;第49—51页。
    (9)黑格尔:《自然哲学》,第51页。
    (10)④⑤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第49页;第51页;第9页。
    (11)⑥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第268页;第273页。
    (12)参见黑格尔:《宗教哲学》,魏庆征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第504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第310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20页。
    (15)④⑤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1961,第12页;第12页;第13—14页。
    (16)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19—220页;第203—204页。
    (17)④⑤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24页;第29页;第29页;第3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33—34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第118—119、10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