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秦始皇帝陵出土青铜马车铸造工艺新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New Exploration to the Casting Techniques of the Bronze Chariots Unearthed at Emperor Qin Shihuang's Mausoleum
  • 作者:杨欢
  • 英文作者:Yang Huan;
  • 中文刊名:WENW
  • 英文刊名:Cultural Relics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25
  • 出版单位:文物
  • 年:2019
  • 期:No.755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先秦马车制作工艺研究”(项目批准号:18XKG00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ENW201904006
  • 页数:9
  • CN:04
  • ISSN:11-1532/K
  • 分类号:90-98
摘要
<正>1980年12月,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的陪葬坑出土了两辆青铜马车,后经修复得以还原其形制川。两车均为真车的二分之一大小~([2]),材质独特,制作精美,出土后备受学界关注。关于青铜马车的研究较为多见,学者们从多个方面对青铜马车进行了研究,包括青铜马车的性质~([3])、纹饰~([4])以及结构、部件名称与系驾关系等~([5])。目前,学界对于青铜马车制作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马车结构以及车上零部件制作工艺上。袁仲一、程学华认为两辆马车在制作上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等机械连
        
引文
[1]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年。
    [2]杨欢《秦始皇陵出土青铜马车制作比例研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总柒辑,三秦出版社,2017年。
    [3]刘占成、刘珺《秦陵铜车马埋藏与“铜车马坑”性质初探》,《文博》2012年第6期;许卫红《“事神致福”与“事死如生”——也说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的性质》,《唐都学刊》2014年第1期;陈钢《祭器还是明器——对秦始皇陵铜车马属性的一点认识》,《文博》2014年第5期。
    [4]彭文《从秦陵铜车马上的菱形纹样看秦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流》,《中原文物》2003年第1期;张卫星《秦始皇陵铜车马纹饰的初步考察》,《中原文物》2005年第3期。
    [5]党士学《关于秦陵二号铜车马》,《文博》1985年第2期;党士学《试论秦陵一号铜车马》,《文博》1994年第6期;党士学《秦陵铜车马的舆底结构、牵引关系与力学应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袁仲一《秦陵铜车马有关几个器名的考释》,《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5期;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第173~190页,中华书局,2014年。
    [6]袁仲一、程学华《秦陵铜车马的结构及制作工艺》,《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第23卷增刊。
    [7]张小燕等《秦陵一号铜车马残件元素组成分析》,《光谱实验室》1998年第2期;张小燕等《文物铜车马部分残件的分析测试》,《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年第2期。
    [8]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第240~322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
    [9]侯介仁、杨青《秦陵铜车马的铸造技术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第23卷增刊。
    [10]聂新民《秦陵铜车马鞁具制作工艺浅析——秦代工艺标准化中的允差与配合》,《聂新民文稿》,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
    [11]同[8],第245、247、273页。
    [12]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出土一号青铜马车》,第45页,文物出版社,2012年。
    [13]同[8],第248页。
    [14]同[8],第266、267页。
    [15]同[8],第289~293页。
    [16]同[8],第292页。
    [17]同[8],第294页。
    [18]谭德睿《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研究》,《考古学报》1999年第2期。
    [19] L B. Hunt,The Long History of Lost Wax Casting:Over Five Thousand Years of Art and Craftsmanship,Cold Bulletin,vol.13(2), 1980.
    [20]华觉明、贾云福《曾侯(?)尊、盘和失蜡法的起源》,《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第4期。
    [21] Christopher J. Davey,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LostWax Casting,Metallurgy and Civilisation:Eurasia and Beyond, London:Archetype Publications,2009.
    [22] Rutherford John Gettens,The Freer Chinese Bronzes,vol.2,Washingt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69,p.99.下文图一五、一六分别引自此书第78、115页。
    [23]刘煜等《殷墟青铜器金属芯撑技术研究》,《南方文物》2015年第4期。
    [24] Janet Ambers et al., A New Look at an Old Cat:A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Gayer-Anderson Cat,The British Museum Technical Research Bulletin,vol.2.2008.
    [25] Carol C. Mattusch, The Victorious Youth, Los Angeles:The J. Paul Getty Museum, 1997,pp.68-74.下文提到的美国盖蒂博物馆藏青铜人像资料均来源于此书。
    [26] Jane Bassett,The Craftsman Revealed:Adriaen de Vries,Sculptor in Bronze,Los Angeles: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2008,p. 12.
    [27]曹玮《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第23页,巴蜀书社,2006年。
    [28] John Alexander Pope et al., The Freer Chinese Bronzes,vol.1,Washingt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1967, p.30.
    [29]邵安定等《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的补缀工艺及相关问题初探》,《考古》2014年第7期。
    [30]赵国燕、郭金福《殷墟青铜器陶范材料的组成及结构研究》,《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31] K. C. Chang,The Importance of Bronze in Ancient China,Ancient Chinese Bronze Art:Casting the Precious Sacral Vessel,New York:China House Gallery,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1991.
    [32]华觉明、郭德维《曾侯乙墓青铜器群的铸焊技术和失蜡法》,《文物》1979年第7期;同[20]。
    [33]周卫荣等《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江汉考古》2006年第2期。
    [34]张昌平《关于曾侯乙尊盘是否采用失蜡法铸造争论的述评》,《江汉考古》2007年第4期。
    [35] Christopher J. Davey,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Lost-Wax Casting, Metallurgy and Civilisation:Eurasia and Beyond,London:Archetype Publications,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