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此在”的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的关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桢楠
  • 关键词:此在 ; 本真状态 ; 非本真状态 ; 现象
  • 中文刊名:ZKSD
  • 英文刊名:Think Tank Era
  • 机构: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版日期:2019-03-04
  • 出版单位:智库时代
  • 年:2019
  • 期:No.177
  • 语种:中文;
  • 页:ZKSD201909141
  • 页数:2
  • CN:09
  • ISSN:14-1391/D
  • 分类号:226+228
摘要
"此在"是《存在与时间》的核心概念,它是早期海德格尔存在论分析的支点。"此在"的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的区分,是《存在与时间》中存在论分析的重要脉络。"此在"两种状态的区分,是建立在"此在"本质性的内在张力之上的,二者之间在源初层面上存在着相互依赖、不可割舍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渊源在于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的非实显性和未给予性。
        
引文
[1]赵敦华.解读《存在与时间》的现象学描述纲要[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6):48-56+154.
    [2][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
    [3]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爱]德尔默·莫兰.现象学:一部历史的和批评的导论[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德]埃德蒙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