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西审美理论的发展——评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与马丁·泽尔《显现美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theories
  • 作者:王欢欢
  • 英文作者:Wang Huanhuan;
  • 关键词:杨春时 ; 马丁·泽尔 ; 显现美学 ; 存在论美学 ; 感性美学 ; 生存美学
  • 中文刊名:TFXL
  • 英文刊名: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 机构: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05
  • 出版单位:天府新论
  • 年:2019
  • 期:No.208
  • 语种:中文;
  • 页:TFXL201904013
  • 页数:10
  • CN:04
  • ISSN:51-1035/C
  • 分类号:80-89
摘要
近年来,中西纯粹美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与杨春时的《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是各自的主要代表。马丁·泽尔把审美的核心放在显现,杨春时则认为其乃是存在。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由审美感知和审美对象组成的审美情境为主要构成,杨春时则提出了审美"现象",以现象的显现凸显审美的独特性。马丁·泽尔虽然试图超越"存在美学"和"假象美学"的二元区分,但对审美感知的强调使其还停留在西方传统美学的感性学之内,杨春时则汲取了中华古典美学思想,以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创建了生存美学。马丁·泽尔虽然强调了审美乃是哲学的"校正",突出了审美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中的作用,但审美的地位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定,杨春时则完全突出了审美之学的重要性,认为审美乃是第一哲学,是哲学的根基和源头。
        
引文
(1)高建平:《美学的超越与回归》,《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4)(5)(6)(7)马丁·泽尔:《显现美学》,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页,第27页,第36页,第40页,第34页。
    (2)(3)马丁·泽尔:《显现美学》(中文版前言),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页,第1页。
    (1)(2)马丁·泽尔:《显现美学》,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43页,第43页。
    (3)(4)(6)(7)(8)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12页,第83页,第95页,第110页,第206页。
    (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第42页。
    (1)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77页。
    (2)(3)(4)(5)(6)(7)(8)(9)(10)(11)马丁·泽尔:《显现美学》,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77页,第35页,第35页,第80页,第82页,第82页,第83页,第94页,第94页,第100页。
    (1)(2)马丁·泽尔:《显现美学》,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17页,第100页。
    (3)(4)(5)(6)(7)(8)(9)(10)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23-324页,第324页,第327页,第327页,第328页,第317页,第317页,第337页。
    (1)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37页。
    (2)毛宣国:《‘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学术月刊》2017年第6期。
    (3)刘悦笛:《气氛美学、超逾美学与显现美学---当今德国的“生活美学”取向》,《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0期。
    (4)(5)(6)(7)马丁·泽尔:《显现美学》,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67页,第87页,第94页,第95页。
    (1)(2)(3)(4)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70页,第171页,第173页,第218页。
    (5)代迅:《走出古典美学,中国美学发展的时代主题》,《学术月刊》2016年第9期。
    (1)(8)(9)(10)(11)马丁·泽尔:《显现美学》(中文版前言),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页,第2页,第2-3页,第3页,第3页。
    (2)(3)(4)(5)(6)(7)马丁·泽尔:《显现美学》,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42页,第49页,第170页,第29页,第29页,第30页。
    (1)(2)马丁·泽尔:《显现美学》,杨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30页,第74页。
    (3)杨震:《重建当代‘感性学’如何可能---马丁·泽尔《显现美学》的启示》,《文艺研究》2016年第5期。
    (4)杨春时:《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79页。
    (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2008年,第226页。
    (1)方东美:《生生之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