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和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vestigation on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 作者:汲新波 ; 王永红 ; 赵春辉
  • 英文作者:JI Xin-bo;WANG Yong-hong;ZHAO Chun-hui;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 需求调查 ; 适应性 ; 满意度
  • 中文刊名:ZGJK
  •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 机构: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哈尔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处;
  • 出版日期:2019-03-01 10:16
  • 出版单位:中国健康教育
  • 年:2019
  • 期:v.35
  • 语种:中文;
  • 页:ZGJK201901024
  • 页数:4
  • CN:01
  • ISSN:11-2513/R
  • 分类号:94-97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内容和形式。方法 2016年11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5131名学生纳入调查,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自行设计的校园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特征对象的心理适应性,探讨适应性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内容和形式。结果被调查学生的适应性量表总平均分为(55. 8±10. 8)分;女生的适应性平均分为(55.9±10.3)分,高于男生的(54.6±10.4)分,且除满意度外,女生各适应性维度的平均得分也均高于男生;大一、二、三、四年级学生的适应性得分分别为(53.9±10.1)、(54.5±10.3)、(55.9±10.2)和(56.3±10.0)分,呈现随年级升高适应性提高的趋势;本省生源的适应性好于外省学生;城镇生源的适应性得分低于城市、农村,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校园环境、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最高,对专业认同和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校园生活满意度与适应性之间存在弱关联(r=1.2, P<0.05);微信是大学生接受度最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有关职业发展方面的咨询是在校学生最需要的,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各方面的心理咨询需要意识升高;50%以上的学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者是心理咨询师。结论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校园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可能增进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男生、大一和大四学生是重点人群,大学生更能够接受新媒体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引文
[1]赵颖,姚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4):504-508.
    [2]李文敏.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高教探索,2017(z1):S161-S162.
    [3]周建芳.高校健康教育SWOT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10):923-926.
    [4]肖慧欣,林修全,黄萌,等.福建省某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26(8):72-74.
    [5]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2):95-101.
    [6]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与心理适应量表对6913例新生的测试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5(11):132-134.
    [7]张发斌,文建军,张海青.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146-1147.
    [8]彭璇.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11):244.
    [9]贺玉娇,关政.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山西青年,2018(19):124,123.
    [10]张永峰.试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8):7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