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抗日战争前后地质学知识的普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Geology as an Example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 作者:张九辰
  • 英文作者:ZHANG Jiuchen;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CAS;
  • 关键词:抗日战争 ; 科学知识普及 ; 地质学
  • 英文关键词:Anti-Japanese War;;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geology
  • 中文刊名:ZRKY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6-06-15
  • 出版单位:自然科学史研究
  • 年:2016
  • 期:v.35;No.138
  •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地质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KZZD-EW-TZ-01)
  • 语种:中文;
  • 页:ZRKY201602008
  • 页数:10
  • CN:02
  • ISSN:11-1810/N
  • 分类号:105-114
摘要
现代地质学传入后,中国地质学家在从事地质教育与研究的同时,就着手向社会大众普及地质学知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社会各阶层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更为迫切。科普工作并不因战争而停顿,反而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为丰富。地质学知识与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好的科普功能。本文选取分析地质学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科学家个人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贡献,以及普及地质学知识的途径和动因。并希望通过对战争前后地质学科普工作的分析,探讨科学普及的影响因素。
        When modern ge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Chinese geologists engaged i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they began to popularize geological knowledge to the general public.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Anti-Japanese War,there was an even greater demand in China for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all social classes,and instead of being stalled by the war,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boomed. Closely related to both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people's daily lives,geology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aking geolog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s of scientific institutions,academic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 scientists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s well as their approaches and motives. Through this analysis,this paper offers a case study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geology and demonstrates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引文
1王伦信,陈洪杰,唐颖,王春秋.中国近代民众科普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2 田开镒.泥盆纪学说的奠基人——记著名地质学家田奇[J].湘潮,2005,(7):36~39.
    3 Ting V K.The Aim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J].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1922,1(1-4):8.
    4 夏湘蓉,王根元.中国地质学会史[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88.
    5 尹赞勋.往事漫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42.
    6 李孝芳.我在地质调查所测绘室的日子[C]//程裕淇,陈梦熊主编.前地质调查所(1916—1950)的历史回顾——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89.
    7 杨钟健.杨钟健回忆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114.
    8 王伦信.民国时期的公共科学馆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89~94.
    9 刘永成,王禄明.民国年间的甘肃科学教育馆[J].档案,2009,(6):34~36.
    10 范柏樟.李四光创立的桂林科学实验馆[J].中国科技史料,1990,11(1):75~78.
    11 李四光.桂林科学实验馆概况[J].建设研究,1941,5(5):5~8.
    12 何杰.发刊词[J].大地,1937,创刊号:1.
    13 陈国达.本刊的使命[J].大地,1937,创刊号:2~4.
    14 贾兰坡.由酒泉到金塔[J].西北通讯,1948,3(9):24~27.
    15 贾兰坡.黑水国探古[J].旅行杂志,1948,22(12):20~21.
    16 魏敦瑞,贾兰坡.周口店最近发现之中国猿人述略[J].科学,1937,21(3):236~238.
    17 杨钟健.抗战中看山河[M].北京:三联书店,2014.88~89.
    18 杨钟健.自然论略·翁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19 胡伯素.地质系毕业学生及在校学生人数之统计[J].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会刊.1931,(5):275~280.
    (1)地质界消息,《地质论评》,1937年,第2卷第2期,216~218页。
    (2)地质界消息,《地质论评》,1937年,第2卷第3期,266页。
    (3)参见湖南省档案馆档案:101-1-39外单位人员任职及机构成立、迁移;安延恺《从北洋西学学堂矿冶科到北洋大学地质系(1895~1947)---历史史实回顾》(王鸿祯主编,《中外地质科学交流史》,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年)。
    (4)湖南省档案馆档案:101-2-22关于社会活动及其他事务文件。
    (5)湖南省档案馆档案:101-2-28关于筹备参加国际博览会及调查水利建设和标本说明等有关文件。
    (1)资源委员会的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于1932年,隶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32年至1952年期间负责重工业发展与管理相关工矿企业的政府机构。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经济领导部门。
    (2)江西省档案馆档案:J023-1-01804-0082。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全宗号375,卷宗号146。
    (4)《地质论评》,1938年,第3卷第5期,548~549页。
    (1)各科学馆的具体情况,参见文献[1],第33~34页。
    (2)1938年《广西省政府公报》。转引自文献[10]。
    (1)10篇文章分别是:地质学的认识、宝石之鉴别、灵山地震调查记、食盐、石油的话、伟晶花岗岩、谈地、谈谈石炭、河流的话、从“泥变石头”说起。
    (1)参见“前言”,《中新晚报》,1945年9月12日,第二版。
    (2)1948年10月,地质学家贾兰坡从祁连山考察归来,就根据野外考察所得,为该刊撰写了《祁连山中的番民》一文。
    (1)中国科学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高官和学者为主,以成立“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作为组织形式,以《科学的中国》(半月刊)刊物为表达思想观点的平台的科学普及运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