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未来教室”场域下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臻
  • 中文刊名:ZLSJ
  • 英文刊名: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 机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中学历史教学
  • 年:2019
  • 期:No.399
  •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生态环境教学的研究”(项目批准号:B-b/2016/02/77·重点自筹)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LSJ201905014
  • 页数:3
  • CN:05
  • ISSN:44-1142/G4
  • 分类号:39-41
摘要
<正>一、"未来教室"的校本化建设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不仅重构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冲击着传统的基础教育,使之走向"互联网+"的思路和方式。依托未来教室"互联网+"的学习环境转变,促进学习模式的转变,核心在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向深度理解的、"为学习的评价"的学习方式转变~([1])。这些学习方式的魅力在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通过差异化、多样化的自主选择而被尊重;学生的实践力和思维力,通过任务式、主题式的体验学习得以提高。
        
引文
[1]JSBC《教育新天地》栏目:《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展播》,http://mp.weixin.qq.com/s/IYVelyVoGrS4PUqkHLNsdA,2017年9月24日。
    [2](美)布兰思福特、布朗、科金等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18-119页。
    [3](美)琳达·达林、哈蒙德等著,冯锐等译:《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4]冯翠典、高凌飚:《从“形成性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考评”》,《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
    [5](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赵中建、张燕南译:《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36-13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