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学春
  • 关键词:接受美学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价值教育 ; 教育效度
  • 中文刊名:ZXZZ
  • 英文刊名: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 机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30
  • 出版单位: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年:2019
  • 期:No.729
  • 基金: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脱域化遮蔽·境域化解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进'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JSSZZD013
  • 语种:中文;
  • 页:ZXZZ201915010
  • 页数:3
  • CN:15
  • ISSN:61-1030/G4
  • 分类号:24-26
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被民众认同和接受。媒体环境的变化,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纵横驰骋的传播空间,也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效度消解和价值迷失的接受困惑。接受美学"期待视野""读者中心""召唤结构"观点与理论教育三个基本维度的耦合,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益借鉴。
        
引文
[1]金元浦,王岳川.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吕治国.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
    [3]王平一.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反腐倡廉思想[J].求实,2014(10).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