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ICT行业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特征分析——基于宏观和微观双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s Input and Output in China's ICT Industry——From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 作者:郭春燕
  • 英文作者:Guo Chunyan;
  • 关键词:ICT行业 ; 企业创新 ; 投入 ; 产出
  • 英文关键词:ICT industry;;enterprise innovation;;input;;output
  • 中文刊名:LZXK
  •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兰州学刊
  • 年:2019
  • 期:No.304
  • 语种:中文;
  • 页:LZXK201901011
  • 页数:20
  • CN:01
  • ISSN:62-1015/C
  • 分类号:105-124
摘要
文章结合宏观和微观调研数据对我国ICT行业在企业创新中的人力资金投入、政策优惠、专利产出和经济产出以及创新投入对于产出的影响强度(由偏最小二乘模型估计得到)进行横向国家间和纵向时间上的对比评价。最终发现:当前阻碍我国ICT行业发展的至关因素是人才建设,而资金投入目前是适度的,另外推行的企业创新激励政策需要删繁就简、降低门槛,才能提升实施效率;我国ICT行业具有重要的贸易地位,但与产业增加值不匹配,需要提升核心技术和发展ICT服务业。模型结果显示ICT行业的研发人力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对于专利等创新成果有直接而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对于创新经济产出不能做出解释,国际模型和国内模型对此是一致的。
        In the internet society,the ICT sector has been payed more attentions by most countries,and we know that enterprise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ICT firms. So our goal in the paper is to make an analysis for the innovation input and innovation output of ICT industry. The research was developing from two perspectives:a macro angle——based on a countries' crossing contrast and combining a native longitudinal contrast,and meanwhile a micro angle——using the data of our country's enterprise innovation survey in 2014 to perform an auxiliary demonstration. The combination is helpful for us to discover som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end of the paper,w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input factors on the output indicators by using a PLS model. We got that in the ICT sectorthe factors such as R&D personnel and kinds of R&D funding have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research outputs such as ICT patents,but mean nothing for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ICT firms.
引文
(1)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2015[EB].http://www.oecd.org/science/oecd-sciencetechnology-and-industry-scoreboard-20725345.htm
    (2)薛剑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创新问题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8月,第58-60页。苏晓华、谢志敏、夏燕:《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研究》,《南方经济》2015年12期,第40-54页。
    (3)张娜娜、付清芬、王砚羽、谢伟:《互联网企业创新子系统协同机制及关键成功因素》,《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3月,第77-85页。汪少敏、易成刚、王爱群、朱文静、许白云:《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学会联盟模式分析---以湖北省信息行业学会联盟为例》,《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12月,第9-10页。周敏、邵云飞、李巍:《企业组织与商业模式协同创新的实证研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为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10月,第59-68页。吕萍:《企业所有权、内外部知识网络选择和创新绩效---基于中国ICT产业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2年9月,第1428-1439页。曹洁琼、其格其、高霞:《合作网络“小世界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实证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11月,第657-661页。刘岩、蔡虹、张洁:《企业技术合作、知识基础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1月,第59-64页。刘淑贤、陈昆玉:《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选择研究---来自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19期,第9-12页。吴晓云、李辉:《我国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ICT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第10期,第69-76页。
    (4)李默雯:《全球ICT制造业发展态势研究》,《世界电信》2016年1期,第46-50页。李海超、衷文蓉:《我国ICT产业成长能力评价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第6期,第119-125页。李海超、范诗婕:《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ICT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第7期,第109-113页。
    (5)顾莹:《信息行业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月,第135-138页。高霞:《基于专利的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3年第11期,第715-719页。
    (6)刘茂红:《信息技术行业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第24期,第14-15页。
    (7)李薇、袁明波:《我国ICT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视角》《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5月,第102-108页。
    (1)徐晶钰、柳卸林、邱姝敏:《中美ICT企业知识来源的二元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6年9月,第1357-1366页。
    (2)张楠、林绍福、孟庆国:《现行科技政策体系与ICT自主创新企业反馈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3期,第22-27页。
    (3)李默雯:《全球ICT制造业发展态势研究》,《世界电信》2016年1期,第46-50页。
    (4)李薇、袁明波:《我国ICT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视角》,《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5月年,第102-108页。
    (5)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编:《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统计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
    (6)这与OECD发布的STI记分牌报告(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中关于信息行业的定义基本一致:“Information industries”are defined according to ISIC Rev.4.They cover ISIC Rev.4 Division 26,Manufacture of computer,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ducts and Section J,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s,which consists of Publishing activities(Division 58),Audiovisual and broadcasting activities(59-60),Telecommunications(61),and ITand other information services(62-63).This aggregate covers both the ICT sector and the Content and Media sector as defined by the OECD according to ISIC Rev.4.
    (1)OECD国家数据来自“OECD,based on Eurostat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CIS-2012),June 2015”;中国数据来自“中国企业创新调查2014”,使用的是具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
    (1)2014年和2013年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本文质疑统计口径的变化,但是在2015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并未找到相应的说明,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数据是正常的。下面的数据分析也基于相同的前提。
    (1)吴晓云、李辉:《我国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ICT视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第10期,第69-76页。
    (1)这段文字中的数据来自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2015.
    (1)张楠、林绍福、孟庆国:《现行科技政策体系与ICT自主创新企业反馈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3期,第22-27页。
    (1)马文聪、李小转、廖建聪、张光宇:《不同政府科技资助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科学学研究》2017年5月,第689-699页。柳光强:《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10期,第62-71页。
    (1)这里我们将图7种的“中国”点去掉,对于剩下的点拟合一条直线:增加值=1.1655*出口值-0.1098,拟合度为76.6%,由此估计中国在出口值为0.2535时的增加值为0.1856.
    (2)李默雯:《全球ICT制造业发展态势研究》,《世界电信》2016年1期,第46-50页。
    (1)选取的21个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爱尔兰、墨西哥、瑞士、法国、意大利、瑞典、捷克、加拿大、匈牙利、西班牙、荷兰、芬兰、比利时、奥地利和波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