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唐诗人谁继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严明
  • 关键词:陶诗接受 ; 以白继陶 ; 以韦继陶
  • 中文刊名:ZKSG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6;No.182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亚汉诗史初稿”(14AZW007)
  • 语种:中文;
  • 页:ZKSG201903010
  • 页数:6
  • CN:03
  • ISSN:41-1345/Z
  • 分类号:49-54
摘要
唐代诗坛并没有全面推崇陶渊明诗,然中唐诗人已开始效学陶诗。宋代确立了陶渊明诗的崇高地位,明清对陶诗的评价越来越高,诗坛仿学陶诗的风气越来越盛,也出现了陶渊明诗歌评论的诸多争议。针对明清诗坛对陶渊明诗的诸多评价,尤其是中唐诗人谁继陶的争议,梳理脉络,辨析是非,从而探讨明清诗坛接受陶诗过程中的微妙变化。
        
引文
[1]贺贻孙.诗筏[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46.
    [2]许学夷.诗源辨体[M].杜维沫,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39.
    [3]陶渊明资料汇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4:256.
    [4]吴文治.明诗话全编:第四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3566.
    [5]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34.
    [6]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418.
    [7]全唐诗[M].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9:9255.
    [8]清诗话续编[M].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9]郝世峰.“徜徉乎”“从道”与“从众”之间:中唐士人心态论[J].人文杂志,1994(4):108-114.
    [10]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6:3328
    [11]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原文见《石洲诗话》卷七:“柳诗继谢之注至此发之。以白继陶,以柳继谢,与渔洋以韦继陶不同,盖渔洋不喜白诗耳。”
    (1)本文所引韦应物诗句皆出自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下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