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在水库生态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为改善辽河干流生态环境,在石佛寺平原水库内设置人工湿地,利用其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及机理净化等功能,修复和改善库区内及库区下游河道生态环境。本文重点阐述了湿地水生植物的功能和作用,重点介绍石佛寺水库的生态建设内容,并探讨水生植物实施前后,对库区及库区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石佛寺库区内及下游河流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进入下游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氮、磷年平均去除率均达到30%以上,泥沙年平均沉降率达到60%,河道水生态系统也逐步得到恢复。研究成果对于辽河水生态建设及其他河流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引文
[1]高勇.新民市新开河水利生态建设理念探索[J].水利技术监督,2013,03:17-18.
    [2]张振兴.北方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方法及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杨俊鹏,王铁良,范昊明,苏子龙.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12,06:299-304.
    [4]李彬,吕锡武,宁平,张仁锋,郜华萍,杨月红.河口前置库技术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8,09:1-6+10.
    [5]张毅敏,张永春,左玉辉.前置库技术在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06:342-344.
    [6]赵俊杰.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生态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