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葡萄座腔类真菌的研究进展及问题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隶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亚门(Pezizomycotin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世界性分布,包含一类形态各异的真菌,生于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等各种各样的植物寄主,主要为木本寄主,也有生于草本植物的叶部、茎部或秆部,在树枝和地衣体和小枝上,营腐生至寄生或内生生活,在长势衰弱、濒临死亡的木本组织上较为常见,大多数种类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根据最新的《国际藻类,真菌及植物命名法则》和阿姆斯特丹宣言的要求及提议,采用"一种真菌,一个名称"的最新分类命名方法,目前世界上已知葡萄座腔菌目真菌6科39属2 000余种,我国对上述类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报道该目2科分别为:葡萄座腔菌科15属31种,叶点霉科3属22种。葡萄座腔菌目的许多成员属于弱寄生菌,条件合适时会引起重要的植物病害,属重要的潜在植物病原真菌,对农林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特别是葡萄座腔菌,新壳梭孢属,毛色二孢菌,小穴壳孢属等重要属的优势类群会引起流胶、茎枯、梢枯、枝枯、溃疡、蒂腐、根腐、炭腐等多种林木、果树及农作物病害,或腐生于重要作物果实,引起果腐、环腐、蕉腐、轮纹类等果实病害或采后货架期病害。近年来真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进展与菌物命名法规的变革引起真菌分类系统的巨大变化,Wijayawardene(2014)等对葡萄座腔菌类真菌提出较为合理的分类系统,但目前该类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研究还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分类地位和命名的清理与订正,生活史中全型特征关联的证据,病原菌与寄主或基物的辩证关系等。因此,深入开展该类真菌属种多样性研究是认识该类重要病害的基础,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致病机制、病害侵染循环,提出有效防治策略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