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不同家蚕品种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初步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动物肠道中存在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是宿主重要的"微生物器官",对宿主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遗传、饮食等因素,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成会产生差异。本研究以抗逆性差异显著的两个家蚕品种大造和菁松为试验材料,采用16S r RNA克隆文库技术对两个家蚕品种的肠道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将两个品种的家蚕样品上机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去杂、优化获得样品优化数据。此次的测序结果获得的优化reads数目都是可靠的,并且这些数据都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样品测得的reads长度主要分布在350-450bp,其中分布在350-399bp的序列最多,数量为218851。根据OTU相似性进行物种聚类分析,统计样品中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它们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分属6大菌门:蓝细菌(Cyanobacteria)、壁厚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两个品种家蚕的肠道微生物有明显区别,大造品种家蚕中主要的肠道微生物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铜绿假单胞菌属,而菁松品种家蚕中主要的肠道微生物为梭菌属(Clostridium)。梭菌代谢极富多样性,广泛分布在环境中,许多种可产生外毒素,有的对动物有毒,这类细菌在家蚕中可能与家蚕的细菌疾病有关。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遗传因子是造成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为解析不同抗性蚕品种的抗性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