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岩爆危险性评价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核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预选区甘肃北山为工程背景,在已有的实验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埋深600m处的巷道开挖进行模拟,改变并行巷道的间距,分析开挖临空状态下巷道变形、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再通过理论计算,对岩爆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巷道最大位移量发生在左巷的顶板与左帮的连接位置以及右巷的顶板与右帮的连接位置,其次是巷道底板。随着并行巷道间距的增加,巷道顶底板变形量逐渐减小,而两帮变形量逐渐增加,巷道顶板下沉量小于底板底鼓量。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地下实验室的实际施工中,应适当增加并行巷道的间距,可降低围岩应力,使岩爆的危险性随之减少。
引文
[1]汪泽斌.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隧洞岩爆规律及预测方法的探索[J].人民珠江,1994,3:11-13.
    [2]姜云,王兰生.深埋长大公路隧道高地应力岩爆和岩溶涌突水问题及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99(4):1319-1323.
    [3]郭志.试验条件与岩体力学特性的相关性[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1:15-19.
    [4]谭以安.岩爆形成机理研究[J].等.冲击岩爆试验系统研发及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9):1729-1739.
    [5]何满潮,刘东桥,宫伟力,等.冲击岩爆试验系统研发及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9):1729-173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