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因子分析的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降尘来源与时空变化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利用近10年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域大气降尘通量数据,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研究了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降尘的来源与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降尘的主要来源为燃煤烟尘、工业粉尘、交通道路尘。工业区、交通干线和居住区为全市冬季大气降尘量较大的区域。近10年主城区冬季大气降尘通量呈下降趋势,主要与工业排放、采暖燃煤对大气降尘的贡献减少,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取得实效有关。交通道路区域的降尘通量近10年呈波动状态,变化较小。清洁点降尘通量前5年保持稳定,而后5年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呈显著增加趋势。
引文
[1]王赞红.大气降尘监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1):54-59.
    [2]Jan W E,Claus B,Geert D,et al.Review of Deposition Monitoring Methods[J].Tellus,1994,46B,79-93.
    [3]倪刘建,张甘霖,阮心玲,等.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的沉降通量及污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7,27(1):2-6.
    [4]杨丽萍,陈发虎.兰州市大气降尘污染物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4):499-502.
    [5]邢小茹,薛生国,张乃英,等.鞍山市大气尘和金属元素沉降通量及污染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2):11-15.
    [6]Lu XW,LiLY,Wang L J,et al.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of mercury and arsenic in roadway dust from Baoji,China[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9,43:2489-2496.
    [7]杨丽萍,陈发虎,张成君.兰州市大气降尘的化学特性(自然科学版)[J].兰州大学学报,2002,38(5):115-120.
    [8]郭婧,徐谦,荆红卫,等.北京市近年来大气降尘变化规律及趋势[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4):49-51.
    [9]蔺昕,李晓军,胡涛,等.北方典型城市降尘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2008,17(1):143-146.
    [10]陈圆圆,孙小静,王军,等.上海市宝山区大气降尘污染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化学,2009,28(6):859-863.
    [11]黄嫣曼,居力,魏海萍,等.上海市降尘监测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2):97-100.
    [12]孙向东,刘拥军,陈雯雯,等.箱线图法在动物卫生数据异常值检验中的运用[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7):66-68.
    [13]GB/T 4883-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S].
    [14]孙德山.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关系探讨及软件实现[J].统计与决策,2008(13):153-155.
    [15]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6]汪妮,白庆芹,张建龙,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再生水水质及其变动情况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7):217-222,228.
    [17]李令军,王英,李金香.北京清洁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J].环境科学,2011,32(2):319-32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