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世乱身衰重远行——齐白石1946年南下展览考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张涛
  • 年:2016
  • 作者机构:《美术研究》;
  • 论文关键词:展览 ; 张半陶 ; 拜师 ; 张道藩
  • 会议召开时间:2016-10-01
  • 会议录名称:齐白石研究(第四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66;J212
  • 学会代码:HYBJ
  • 学会名称:北京画院
  • 页数:16
  • 文件大小:3849k
  • 原文格式:D
摘要
齐白石1946年南下办展,于南京、上海两地盘桓一月有余。如此重要经历,却在齐白石的相关著述中大多一笔带过,详情难究。更令人疑惑的是,即便是齐白石自己,对于此行也是语焉不详似不愿过多提及。本文所呈现的,正是齐白石此番南下四十余天里所遭遇的浮华与苍凉、喧嚣与无奈。他于1946年10月14日的清晨,第一次在空中俯瞰静谧的北平城时,应该会回想起自己早年所写的一首诗:"山妻笑我负平生,世乱身衰重远行。年少厌闻难再得,葡萄阴下纺纱声!"
引文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论).文艺报[J].1956(156).
    2陈半丁自述,载于北京画院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陈半丁(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380.自述全文为:“陈年,初字静山,辛亥后自号半丁,年八十岁,浙江绍兴之柯岩西泽村世医后人,双生子。自小贫寒,家无寸土,六岁亡母,有(由)外祖母抚育至十岁,弃养复归。祖母收管至十四岁,遭叔婶强逼离家,从此自求生活,含辛惨苦,无以名状。幼年读书不多,性嗜书画入骨,饥饿尤不顾也。苦无师承,力绝摸索,难期进境。19岁在上海得蒲竹英先生之助,介往同里任伯年先生指示。不久又遭吴昌硕先生之同情,旦夕得同室深研,有十年之久,获益匪浅。而平时又得海上名人如吴谷祥、吴石仙、金吉石、金瞎牛、高邕之、胡菊邻、杨伯润、陆廉夫、费余伯、黄山寿诸辈多方评论,方知笔墨情趣、用意立法,超逸枯润与气味神韵、虚灵巧拙之奥,甚之(至)心领神会:紧要只在一笔,成败得失都在毫厘之间,是非寻常者所能领晤(悟)。在上海十年,为慈溪严氏小长庐馆刻石,昭代尺牍及西泠印社之古今楹联汇刻,并拓各家印谱,籍以习画为活。1906年三十岁来北京卖画,颇感吃力。后三年,邀吴缶老至京,盘桓数月,与吴观岱、贺履之、陈师曾相处互助,较前起色。四十后,远亲蔡孑民长北大,约余至图书馆襄助,未几因故辞谢。同事有章行老为馆长,相处甚得,后欲与师曾商办书画研究室,因经费未果。不久北京国立艺专成立,聘为该校教授。后因对各方应接妨碍任课,乃请朱德甫代课。住京五十年来,无论内外公私义举,未有不参加者。独有对于最后反动政府约往南京画展坚拒谢绝。新中国成立后蒙政(府)照顾,为中央文史馆官员。1954(年)4月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为会员。同年7月21,中央美术学院聘为该院民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55年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
    3在写给弟子姚石倩的信中,齐白石曾细细痛陈此间日常生活之凄凉境遇:“别后十余年,喜怒哀乐,俱如目见,可哭者感予亦欲哭,可笑者感予亦欲笑,予与弟是同病相怜。前三年癸未冬,继室去世,丢闺女三,小儿一(年只六岁),最愁人者,锁钥数百个,上下二十余口之家,吃著故不易,惟有搜换衣,买煤米,开箱觅柜。感泣外,劳倦难堪,加以横寇磨人,合当一死。三思父母遗体,不合轻生。”此信写于1946年2月7日。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信札及其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86.
    4芹.日本投降.中华(上海)号外[J].1945.
    5胡适,黎锦熙,邓广铭.齐白石年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40.
    6“幸老身虽衰颓,犹能卖画自食,去年(乙酉)冬,因不觉卖画,失败”。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信札及其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86.
    7张道藩在北平.见闻(上海)[J].1946(3):1.
    8左鸿.文艺界的张道藩路线.文哨(上海)[J].1947(3).
    9张道藩在北平.见闻(上海)[J].1946(3):1.
    10 1946年3月12日,北平“故都文物研究会”正式成立。张半陶曾自述成立此会之缘由:“故都文物研究会之成立,至今已将一年(1946年),然其创办之动机则远在两年以前,时胜利尚未来临,举国上下方努力于抗战工作,以争取最后之胜利,而一方面抗战,一方面建设,实为中央既定之国策,兄弟在后方时与文化界同志商讨战后文化之建设问题,有感于历代战争之后,文物所遭受之摧残,殆难数计,故欲谈战后之文化建设问题,保存固有文物为当务之急。北平为元明清三代故都,宫观豪雄,人文荟萃,文物之盛,迈绝寰区,惜自沦陷以来,风雅消歇,文物散佚。战事结束之后,要宜详加调查,精密统计,辅助政府,以求还珠。又北平素称文化古城,人文荟萃,耆宿名流,艺事争传。抗战期间,更多忠贞不贰之士,足为民族之光。胜利之后,尤宜网罗硕彦,成立团体,使得彼此联络,共同研究,群策群力,发扬艺术,以谋文化之建设。基于以上种种动机,兄弟乃向后方文化界提供意见,欲组织一文化团体,以谋故都文物之研究保存。当时深得各方之同情,于是拟定本会名称,草拟章则,于三十三年在中央备案,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兄弟自渝返平,即着手筹备。及一切筹备就绪,乃于本年三月十二日在中山公园董事会召开成立大会,故都文化界名流硕彦,几全体出席,情绪至为热烈。”张半陶.故都文物研究会之经过及未来展望.故都旬刊[J].1946(1):3.
    11张半陶.发刊词.故都旬刊[J].1946(1):1.
    12“回思成立之初,无论在任何方面,皆毫无基础,仅凭兄弟一人赤手空拳,以大无畏之精神,不顾一切努力支持,卒能有今日之成果。”故都旬刊[J].1946(1):3.
    13“曹克家,北平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毕业,曾师从陈师曾、王梦白、齐白石、陈半丁诸氏游,翎毛花卉,尽得其神髓,尤擅写猫,栩栩如生。胜利后,曾随齐白石南下,展画京沪,颇得赞许。”王昌等.中国美术年鉴·1947[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31.
    14“这些画件,行前都交给兄弟,因此由兄弟主持,以本会名义,在南京上海各举行展览数日,二公慨允售款除应得润例外,悉数捐助本会,作为基金。”故都旬刊[J].1946(1):3.
    15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信札及其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89.
    16默庐.齐白石与张道藩.周末观察[J].1947(2):4.
    17林志宏.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M].北京:中华书局,2013:302-329.
    18杨新、徐爱仙.溥心书画集·卷上[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7:130-131.
    19故都旬刊[J].1946(1):3.
    20同上.
    21同上.
    22沈行.齐璜与溥儒-北方两大师南来.文化先锋[J].1946(6):28.
    23同上.
    24沈行.齐璜与溥儒-北方两大师南来.文化先锋[J].1946(6):29.
    25同上.
    26沪“国泰”拍制新闻片有齐白石画展情形!.一四七画报[J].1946(8):6.
    27沈行.齐璜与溥儒-北方两大师南来.文化先锋[J].1946(6):29.
    28同上.
    29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90-291.
    30故都旬刊[J].1946(1):3.
    31盛典.张道藩轶事.贵州文史天地[J].1 9 9 6(5).“七人团”成员为陈立夫、陈果夫、余井塘、张厉生、叶秀峰、徐恩曾、张道藩。
    32张道儒.张道藩生平纪年(1897-1968).贵州文史丛刊[J].1994(1).
    33涂闻.张道藩随机应变.海潮周报[J].1946(26).
    34丁甯.张道藩的“打滚外交”.京沪报[J].1946(4);黔客.张道藩五十拜名师.评论报[J].1946(2).
    35国民党内部历来派系斗争激烈,即便张道藩下兼文运会主任一职,实则也是彼此妥协结果。“张调任海外部部长后,梁寒操继任中宣部部长。张则仍以部长资格下兼文运会主委,不惜降格相从,原非本人意愿,但为派系的利害关系不得不然。因为那时全国的教育文化,大多操在某系手中,张是该系的大将,自然不能轻易放松这个文运会的。记得在六中全会时,有人提议成立‘中央文化部’,把‘中央文运会’改组为部,使全国文运的机构全部划属于下。因为那时军委会政治部下有一个文化工作委员会,青年团内也有一个文化建设委员会,形成了鼎足三分之势,某系深感文化运动未获统一之苦,于是就有人提出了上项建议,可是立刻遭到了各方反对,致未获通过,只是把‘中央文运会’升格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直辖,与各部会平行,主任一职,仍由张道藩兼任。胜利之后,张道藩亟谋东山再起,积极活动中宣部部长,均告失败。凭张道藩的关系与手腕,照理是不应该失利的,症结所在,因张道藩是某系的干部,而中宣部自吴国桢就任以后,一直为TV系所把握,某系方面迭次想把中宣部部长争取回来,都未能如愿。为了这一个部长的问题,TV系与某系的暗斗是相当热烈的。TV也很想把许孝炎副部长调开,换成清一色的班底。例如‘中央社’驻纽约前特派员卢祥的调回中宣部任主任秘书,据说便是一只很辣手的棋子。按卢祥本来是某系的人,后为宋氏在美国相遇后赏识,乃脱离某系投奔宋氏。”张道藩为何弃官.中国政治内幕[J].1948(4).
    36张道藩为何弃官.中国政治内幕[J].1948(4).
    37金以林.蒋介石与政学系.近代史研究[J].2014(6).
    38张道藩为何弃官.中国政治内幕[J].1948(4).
    39张道藩弃政从画之内幕.中外影讯[J].1946,7(37)。
    40张道藩拜齐白石为师:将政治狂热转移到艺术方面!.北戴河[J].1947(44).
    41蒋碧微.蒋碧微回忆录:我与悲鸿[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69-70.
    42张道儒.张道藩生平纪年(1897-1968).贵州文史丛刊[J].1994(1).
    43盛典.张道藩轶事.贵州文史天地[J].1996(5).
    44蒋碧微.蒋碧微回忆录:我与张道藩[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45蒋碧微.蒋碧微回忆录:我与张道藩[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650.
    46黔客.张道藩五十拜名师.评论报[J].1946(2).
    47黔客.张道藩五十拜名师.评论报[J].1946(2).
    48黔客.张道藩五十拜名师.评论报[J].1946(2).
    49张道藩为何弃官.中国政治内幕[J].1948(4).
    50美[J].1947(2).
    51默庐.齐白石与张道藩.周末观察[J].1947(4).
    52美[J].1947(8).
    53阿拉.齐白石身边之怪小姐.新上海[J].1947(58).
    54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早年就读南开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1921年留学美国,192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政治大学教授。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后陆续担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汉口市市长、重庆市市长。1946年任上海特别市市长。晚年定居美国,从事历史、政治研究。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1043.
    55宣铁吾(1897-1964),号惕我,浙江诸暨人。早年任海陆军大元帅府卫士,1924年黄埔军校一期毕业。1930年任国民政府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后陆续担任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浙江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浙江防空司令等。1945年任上海市警察局局长,1946年任淞沪警备司令,1949年后移居香港,后去台湾。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1648.
    56杨虎(1889-1948),字啸天,安徽宁国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4年任北伐第一师师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特务处处长,1927年任上海警备司令,1936年任淞沪警备司令,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951.
    57潘公展(1894-1975),字干卿,号公展,浙江吴兴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26年任《申报》主编,1927年加入国民党,1932年创办《晨报》,同年担任上海教育局局长,1936年任上海社会局局长。抗战时期先后担任湖南省政府秘书长、国民政府新闻监察处处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接办《申报》,任社长,并任上海参议会议长。1949年赴美,创办《华美日报》。著有《中国学生救国运动史》《日本必亡论》《统一与抗战》《罗素的哲学问题》等。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2409.
    58默庐.齐白石与张道藩.周末观察[J].1947(4).
    59陆丹林.吴昌硕与齐白石.永安月刊[J].1949(118).
    60齐白石唯恐招惹麻烦,定居北平后往往拒绝各种画会邀请,甚至为此登报明志一番。齐白石声明不入一切绘画展览会.顺天时报[J].1927-12-9.
    61一痴.二三子害了齐白石.中外春秋[J].1947(10).
    62譬如“齐白石近已归平。此番南下,以张道藩拜师一幕轰动海上,其又在沪曾举行画展,标价之昂,实足惊人,海上虽多耳食之徒,毕竟目未尽盲,宜问津之无人也,出品中有墨葫芦一小幅,以一笔构成一葫芦之轮廓,更以巨笔泼墨涂叶一二片,系之以藤,总计不足十笔,而标价竟达二百万元巨,观者无不为之咋舌!”齐白石的墨葫芦上海人叫抹糊涂.戏世界[J].1946(242).“齐白石此次来沪,好像风头十足,严格说起来,齐白石的画品,粗犷恶浊,实在要不得的,诚如谢啼红君之言,与吴昌硕王一亭相去甚远,吴王天分骨力均高出齐万倍,吴王若在,此齐木匠绝不敢来沪献丑也。”季仲渔.齐白石来沪忙然金鱼画家.国际新闻画报[J].1946(66).
    63陆丹林.吴昌硕与齐白石.永安月刊[J].1 9 4 9(118).
    64张半陶.故都文物研究会之经过及未来展望.故都旬刊[J].1946,1(3).
    65沈行.齐璜与溥儒-北方两大师南来.文化先锋[J].1946(6):30.
    66“南方人对于齐白石,溥心两个人,其认识程度比较起来-齐白石是较为熟悉些,于溥心则很生疏。其实溥心的才学是不坏,能力不下于齐白石,不过齐白石有些怪脾气,常常被人传说,因之,南方人对他遂有了较深印象。而抗战期间,齐白石在日本人包围之下,能坚贞不屈,这次得到蒋主席的褒奖,他是更出风头了。最近两人同时举行画展,溥心的购买者少,而齐白石则买主极多,相形之下,极为难堪。溥心因是而非常不快,遂与齐白石商量,请其设法联络各方人士来捧场。齐白石虽然面上答应,实际未予出力,溥心为此气煞恨煞。据说,溥心将在明年一月赴杭州去举行个展,或许会有点生意,他决定与齐白石分道扬镳了!”汪洞之.溥心齐白石的吃斗.上海滩[J].1946(25).
    67谢创.1946年南京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72.
    68 1947年,溥心又组建“满族文化促进会”,积极活动。姚前.满清遗老意与勃然:溥心组“满洲协会”.快活林[J].1947(66).
    69溥心.为满族进一言.联合画报[J].1946(191-192).
    70“1946年11月15日,蒋介石不顾共产党与民主同盟的抵制,召开了国民大会。大会的1744名代表在圣诞节通过了一项含14章175条的新宪法,这份在1947年元旦颁布的文件,重申三民主义为国家的基本宗旨,确立五院制政府,保障人民创议、复决、选举和罢免的四大自由。民国总统将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六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507.由国民党一党所控的国民大会,实际是在民青两个无足轻重的小党配合下召开的,失去了中共与民盟的制约,其一党控制的选举终得以实现。谢创.1946年南京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71张半陶.故都文物研究会之经过及未来展望.故都旬刊[J].1946(3).
    72同上.
    73默庐.齐白石与张道藩.周末观察[J].1947(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