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隧道排水对地下水环境负效应——以明月山隧道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隧道施工、自然地理、水文地质等相关因素,构建明月山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对明月山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隧道工程产生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以Ⅳ级为主(较强),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因此,本研究构建的隧道工程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对类似隧道工程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引文
[1]付开隆.渝遂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岩溶塌陷及涌水量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2):107-110.
    [2]林传年,李利平,韩行瑞.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涌水预测方法研究I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7):1469—1576.
    [3]刘向远.岩溶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4]刘建,刘丹.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隧道工程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2(01):53-56.
    [5]王鹰,陈强,魏有仪,陈璐.岩溶发育区深埋隧道水岩相互作用机理[J].中国铁道科学,2004,(8):55-58
    [6]王凤生.矿业开采诱发的地质环境负效应及综合治理工程[J].吉林地质,2001,(3):25-44
    [7]王鸿杰、尤宾、上官宗光.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水文,2005,25(6):29-32
    [8]王鹤,曾鸣,陈珊,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供电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J].电网技术,2006,30(17):92-%.
    [9]Wasil E,Golden B.Celebrating 25 years of AHP-based deci-sion making[J].computers and operating research,2003,(30):1419-142
    [10]姜月华等.长江三角洲地下水开采的负环境效应及其防治[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0,(3):214~225
    [11]蒋忠信.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121~127
    [12]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13]周训高.歌乐山隧道突发性涌水整治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6,(11):69-71
    [14]徐齐川,黄少霞.大瑶山隧道的突泥涌水机制[J].铁道工程学报,1996,(2):83-89.
    [15]汪树玉,刘国华等系统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