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谈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底波率”——基于南京市发展过程的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公益性服务设施用地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受到政府行为控制与调节的一类用地,它的分布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间发性的重大事件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当符合城市发展的"底波率"原理。本文通过研究南京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设规律以及其与城市空间发展的互动关系,发现南京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设总体是波动式展开的,具体可以分为伴随型开发模式、引动型开发模式以及突发型开发模式。其用地类型、设施数量、用地面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均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了"圈核式"的不平衡分布的规律。通过总结目前公益性服务设施布局模式的空间效应,希望对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模式的优化提供支持。
引文
[1]李飞雪,李满春,刘永学,梁健,陈振杰.建国以来南京城市扩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7,04:524-535.
    [2]巫昊燕.基于城市分级体系的城市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9.
    [3]秦贤宏,魏也华,陈雯,段学军.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扩张与多中心化[J].地理研究,2013,04:711-719.
    [4]吴志强.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08,06:16-19.
    [5]李晓宇,王东明,由宗兴,殷健.论重大城市事件导向下的城市规划变革与反思[J].《规划师》论丛,2009,00:7-10.
    [6]吕陈,石永洪.近现代南京城市规划与实践研究--基于1927-2012年南京重大城市规划与建设事件的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4,01:34-4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