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津地区三次低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详细摘要:引言本文选取2010年、2011年的两次暴雨过程以及2016年7月20日的大暴雨过程。利用气象实况观测资料和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1°×1°),从天气形势和水汽、动力、热力等条件上着手,重点诊断分析湿位涡的演变特征。运用湿位涡理论来讨论天津地
引文
[1]傅宁,史珺,任雨.1951_2012年天津地区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83-88.
    [2]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第三版).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383-399.
    [3]吴国雄,蔡雅萍,唐晓菁.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J].气象学报,1995,53(4):387~404.
    [4]吴国雄,蔡雅萍.风垂直切变和下滑倾斜涡度发展[J].大气科学,1997,21(3):273-282.
    [5]刘还珠,张绍晴.湿位涡与锋面强降水天气的三维结构[J].应用气象学报,1996,7(3):275~284.
    [6]高守亭,雷霆,周玉淑,等.强暴雨系统中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2,13(6):662-670.
    [7]寿绍文,李耀辉,范可.暴雨中尺度气旋发展的等熵面位涡分析[J].气象学报,2001,59(5):560-568.
    [8]吴君,朱时良,汤剑平,等.三场暴雨中湿位涡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科学,2007,27(s1):65-71.
    [9]苗春生,刘维鑫,王坚红等.梅雨期经大别山两侧暴雨中尺度低涡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14,33(2):394-406
    [10]葛晶晶,陆汉城,张群等.强烈发展的中尺度涡旋影响下持续性暴雨的位涡诊断[J].高原气象,2012,31(4):952-962
    [11]于玉彬,姚秀萍.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2000,19(1):111-120
    [12]牛宝山,丁治英,王劲松.一次爆发性气旋的发展与湿位涡关系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l):7~16.
    [13]赖绍钧,何芬,陈海山等.华南前汛期福建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J].高原气象,2012,31(1):167-175
    [14]王宏,王万筠,余锦华等.河北东北部暴雪天气过程的湿位涡分析[J].高原气象,2012,31(5):1302-1308
    [15]张艳霞,钱永甫,翟盘茂.大气湿位涡影响夏季江淮降水异常的机理分析[J].高原气象,2008,27(1):26-35
    [16]文宝安.水汽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J].气象,1980,6(6):34-36.
    [17]王丛梅,丁治英,张金艳.西北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J].气象,2005,31(11):28-33.
    [18]何斌,何锋,范晓红等.一次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2013,32(4):1074-108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