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野生菌王国——云南野生食用菌的物种多样性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土壤类型各异,热带、亚热带及山地温带植被类型兼有,雨热同季,并且是第四纪冰期许多生物的避难所。优越的地理、气候及地质历史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食用菌。从物种数量看,全球已报道2500余种,我国已知约1000种,云南野生食用菌记载近900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物种的36%,占全国的90%。从产量看,云南野生食用菌年产量达8万吨,占全国的70%。在分布上,滇南低海拔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代表性的有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灰肉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真根蚁巢伞(鸡枞Termitomycces eurrhizus)、环柄香菇(Lentinus sajor-caju)等,在滇中和滇北地区,主要有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松口蘑(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牛肝菌(Boletus spp)、球根蚁巢伞(球根鸡枞Termitomyces bulborhizus)、羊肚菌(Motchella spp.)、块菌(松露Tuber spp.)、乳菇(Lactarius spp.)、红菇(Russula spp.)和枝瑚菌(Ramaria spp.)等。仅名贵、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云南就有近100种。如在欧美各国市场畅销的牛肝菌、块菌、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及在亚洲和非洲享有盛名的蚁巢伞等,在云南皆产且资源量较大,干巴菌、兰茂牛肝菌(红葱Lanmaoa asiatica)、粉红黄肉牛肝菌(白葱Butyriboletus roseoflavus)、茶褐新牛肝菌(黑牛肝Neoboletus brunneissimus)、华丽新牛肝菌(红见手Neoboletus magnificus)和皱盖牛肝菌(黄癞头Rugiboletus extremiorienralis)等风味独特的野生菌,在云南家喻户晓却是欧美所缺乏的。从产量和国内外市场份额看,云南的野生食用菌都占有重要席位,其物种数量及产量都是独占鳌头,风味品质首屈一指,产品名声享誉海内外。每年都有大量著名野生食用菌,如松口蘑、块菌、牛肝菌等从云南出口至欧美及东南亚各国或各地区市场。因此,云南是当之无愧的"野生菌王国"。纵然如此,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云南依然还有大量的野生食用菌物种深藏于山间林下而鲜为人知。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和持续利用云南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