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古汉语“N之V”构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汉语"N的V"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而对古代汉语中的同类结构"N之V"结构关注不够。古代汉语的既有研究主要是针对上古汉语的"N之V"结构,对其性质的界定尚存争议。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用构式语法的视角研究中古"N之V"结构,提出"N之V"是一种指称已知事件的名性构式,"V"是进入了名词性构式中的动词,与构式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中古阶段"N之V"构式延续上古时期的句法功能,主要作主语、宾语、从句,但使用量有所减少。"N之V"构式最大的作用就是"之"字的介入将中心语"V"焦点化了,将"NV"从形式上彻底事件化、对象化,完全失去独立性,从而更好地适应表达的需要。
引文
[1]项梦冰.论“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对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的再认识[J].天津师大学报,1991(4)
    [2]周国光.“NP+的+VP”结构和相关难题的破解[J].汉语学报,2007(3)
    [3]司富珍.汉语的标句词“的”及相关的句法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4]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中国语文,2003(4)
    [5]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第461~463页
    [6]朱德熙.自指和转指[J].方言,1983(1)
    [7]何乐士.左传虚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8]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4)
    [9]王洪君.汉语自指的名词化标记“之”的消失[A].//语言学论丛(14)[C].商务印书馆,1987
    [10]傅书灵.也谈“N之V”结构[J].语文研究,2011(7)
    [11]陆俭明,沈阳.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363页
    [12]姚振武.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J].语文研究,1995(2)
    [13]宋文辉.上古汉语“N之V”结构的形式特征与其性质的判定[J].华西语文学刊,201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