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部开发过程中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第三部分 西部大开发中的市场化改革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社科院课题组 ; 陈耀
  • 年:2001
  •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会议召开时间:2001-06-01
  • 会议录名称: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2000年研究课题汇编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F127
  • 学会代码:JJYJ
  • 学会名称: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 页数:15
  • 文件大小:626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一、引言:有效的要素投入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通过对西部地区与东部经济体制的差异及其区域增长效应的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西部经济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导因于,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和政府行政效率差等制度因素。改革开放20余年来,西部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体制改革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迄今市场化进程仍相对滞缓,构成地区经济成长中的制度性约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质应是加快西部欠发达经济的发展,抑制进而缩小与东部沿海
引文
(1)引自魏后凯主编《21世纪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
    (1)见《人民日报》1999年10月29日第2版王玉民、刘军凤文。
    (2)见《经济日报》2000年7月4日第5版宋红岗文。
    (1)引自李晓西、余明“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8期。
    (2)见《中国工商报》1999年1月29日。
    (1)资本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资本市场主要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通常还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或货币市场。
    (1)见张晓菊、刘恒“发展西部资本市场”《经济管理》2000年第11期。
    (2)国家下达地方企业债券年度发行规模之后,拟发债的企业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发行企业债券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发行章程;经会计事务所审计的企业近三年的财务报告;有权部门批准进行项目投资的审批文件;与证券经营机构签订的委托代理发行债券协议书;担保合同书;债券信誉评级报告。
    (1)见张晓菊、刘恒“发展西部资本市场”《经济管理》2000年第11期。
    (2)鼓励外商到中西部投资的政策主要有:(1)外商投资中西部鼓励类投资项目,经批准后,可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优惠;(2)对限制类和限定外商股权比例项目的设立条件和市场开放程度,可比东部适当放宽;(3)国家优先安排一批农业、水利、交通、能源、原材料和环保项目在中西部吸收外资,并加大对项目配套资金及相关措施的支持;(4)鼓励军转民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技术改造;(5)鼓励东部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再投资;外商投资比例超过25%的项目,视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相应待遇;(6)经国家批准,中西部省会城市可进行商业、外贸、旅行社的开放试点。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陕西省杨凌农业开发区等都实行与沿海省市相同的优惠政策。中西部省市的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也扩大到3000万美元,与沿海省市一样。(7)国家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用于中西部地区项目的比重。(8)自2000年1月1日起,对设在中西部地区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三年内,可以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本项税收优惠期间,企业同时被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或产品出口企业,且当年出口产值达到总产值70%以上的,可再依照税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减半后的税率不得低于10%。(9)国务院已批准将西部地区的西安、成都、昆明、贵阳、西宁和中部地区的合肥、郑州、长沙7个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10)欢迎外资银行到西部设立代表机构和营业性分支机构。(11)在产业引导上,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计委制定的《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外商投资目录》,对于中西部吸引外资的重点产业给予了进一步明确。(12)外商到中国的投资领域和股权限制将进一步放宽。如对外商投资于零售商业的政策正在准备扩大到中西部所有省会城市。今后电信、保险等行业也将有序地逐步开放。(13)鼓励中西部地区以多种方式引进外资。除了传统的举办合资合作独资企业外,对BOT方式、项目融资方式、转让项目的经营权方式以及证券融资方式都将积极地试点和推进。(14)对外商投资于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中央政府也将积极解决其外汇平衡和需求。参见“关于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3月29日,笔者作了部分订正。
    (1)另据新华网2001年3月16日报道,新疆每年考入内地院校的学生有1.2万人,毕业后只有20%返回故乡。过去20年来,新疆流失人才已达21万,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有10万多人。这种人才流失的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才队伍仍然不稳定,结构不合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新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条件比较艰苦,用人机制不如内地灵活。近几年毕业后不愿回疆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给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新疆人事厅法规处处长程公炎说,目前的首要问题是稳住现有人才,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用人待遇,建立津贴制度,让现有人才充分发挥潜力。他还说,新疆现行的人事制度难以吸引人才,应加快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制度,改变素质不高的人占着位置不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上不来的局面。据悉,新疆为稳住人才队伍已制定了“三三五”工程,即10年内培养30名能够达到国家科技前沿水平的专家、300名自治区学科带头人、500名各地区各部门急需的拔尖人才。
    (2)见陈佳贵主编《西北开发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189-190页。
    (1)引自《北京晨报》2001年2月24日。
    (2)引自《天府早报》2001年2月20日。
    (1)参见王国刚“西部开发应注意两个问题”《中国证券报》2000年3月23日。
    (2)资料来源于新华社2001年3月25日。
    (1)资料来源于四川省信息中心2001年3月28日。
    (2)见《新华网》2001年3月4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