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社会利益协调及补偿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一个运转良好的利益分享机制和补偿机制,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地区和市民发展差距。论文基于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提出了对历史文化保护地区进行补偿的设想。首先定义了"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的研究范围,指出在区域共同体内,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为重点却引起了"适建地区"和"保护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为了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建议对历史文化保护地区进行适当补偿以达到"再平衡"。通过对现有补偿类型和补偿模式的分析,介绍了开发强度分级控制、开发权转让、多种途径补偿的模式,通过对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的分级分类,从系统论角度对保护地区和建设地区之间进行利益分享和协商补偿进行了阐释,主要阐述了补偿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期望建立政府、市场与个人共同参与的协商平台,达到保护和建设的双重目标。
引文
[1]《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http://www.china.com.cn/law/flfg/txt/2006-08/08/content_7059665.htm
    [2]林丹,李建建.城市化进程与征地补偿制度的变迁[J].发展研究,2008,11:115-119.
    [3]吕晓斌.基于产权视角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4]禹雪中,冯时.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9:14-19.
    [5]刘文敬,方瑜.基于开发权转移的历史街区开发模式初探[J].山西建筑,2009,04:43-44.
    [6]胡静.美国的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及成效借鉴[J].时代经贸,2007(9):23-24.
    [7]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同济大学,2007.
    [8]张万玲.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经济途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9]杨鹏程,周铁军,王雪松.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居民参与机制研究——基于利益主体关系的分析[J].新建筑,2011,04:126-129.
    [10]刘文涛.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法律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1]沈海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发展权转移[J].中外建筑,2006,02:50-51.
    [12]覃俊翰.借鉴台湾经验的历史街区保护视角下的容积移转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郭琪.北京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弱势群体居住问题及改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
    [14]金广君,戴锏.我国城市设计实施中“开发权转让计划”初探[C].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
    [15]郑海霞.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16]张郁,丁四保.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J].经济地理,2008,05:849-852+861.
    [17]吕晓斌.基于产权视角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