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应用iTRAQ技术初步分析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肝脏的差异蛋白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目的分析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早、晚期幼虫寄生处肝脏组织与对照组肝脏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以探讨亚洲带绦虫致中间宿主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采自贵州省都匀市良亩乡的亚洲带绦虫孕节解剖后,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离心沉淀收集虫卵。20日龄约克二元施格杂交乳猪12头,随机分为实验组6头和对照组6头,实验组以定量虫卵15万个/头灌胃感染。于感染后15和75天分别麻醉处死各组乳猪3头,取实验组囊尾蚴寄生处肝组织(剥除囊尾蚴)和对照组肝组织,采用同位素标记及相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对亚洲带绦虫感染乳猪早、晚期幼虫寄生处肝脏组织与对照组肝组织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实验通过iT RAQ技术检测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肝脏的差异蛋白质表达,通过在UniP rotK B数据库中搜索(版本号:201603),根据差异倍数大于1.2倍或小于0.83,Pval值小于0.05的条件筛选,结果显示感染早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187个蛋白质有显著差异;感染晚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158个蛋白质有显著差异。对差异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注释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分别具有抗氧化、电子载体、转运、催化结合等功能,并参与了免疫、细胞凋亡、生物调控、代谢、应激、定位等生物学过程。结论 iTRAQ技术分析显示亚洲带绦虫感染后早、晚期乳猪肝脏的多种功能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验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