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金朝地方官员与乡村社会控制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地方官员是代表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发生关系,也通过这种关系维系乡村社会的稳定。本文认为地方官员利用中国家赋予的权利,他们在乡村中参与教化、移风易俗、评理冤狱、打击盗贼、抑制豪民、防灾救灾。这些举措对于维系乡村社会稳定,加强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文
(1)本文所说的地方官员,指的是州县级级别的官员,包括州县长官及其属官。他们是国家行政系统的一员,国家赋予他们一定的行政权力。因此,他们参与乡村社会控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履行职责的过程,是国家统治的需要。
    (2)关于教化的含义参见:朱克良:《“教化”含义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全红:《中国古代社会教化问题初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王毓明:《古代教化思想与形式》,《上海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元]脱脱:《金史》卷57《百官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14页。
    (2)[元]脱脱:《金史》卷7《世宗纪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0页。
    (3)[金]傅慎徽:《威县建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71页。
    (4)[元]脱脱:《金史》卷76《太宗诸子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42页。
    (5)[金]张玮等撰:《大金集礼》卷36《宣圣庙·杂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09页。
    (1)[金]傅慎徽:《威县建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71页。
    (2)兰婷:《金代教育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51页。
    (3)[金]赵秉文:《郏县文庙创建讲堂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72页。
    (4)[元]脱脱:《金史》卷80《赤盏晖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07页。
    (5)[金]张亿:《创建文庙学校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5,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34~935页。
    (1)[金]贾葵:《彰德府创建文庙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5,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38页。
    (2)[金]刘光国:《大城县重建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5,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37页。
    (3)[金]姜国器:《章邱县重修宣圣庙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1,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46页。
    (4)[金]李咏:《新乡县重惨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8,第中华书局1990年版,1000页。
    (1)[金]史中和:《曲沃县建庙学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2,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01页。
    (2)[金]傅慎徽:《威县建庙学碑》,见《金文最》卷6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72页。
    (3)[金]张邦彦:《万全县重修宣圣庙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6,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58~959页。
    (4)[金]郭长倩:《文登县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9,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08页。
    (5)[金]董师中:《鸡泽县重修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8,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42页。
    (1)[金]王堪:《清河县重修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8,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92页。
    (2)[金]孔天监:《襄陵县创修庙学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8,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84页。
    (3)[金]李纯甫:《栖霞县建学庙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81,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85页。
    (4)[金]高怀贞:《保德州创建文庙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4,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32页。
    (1)[金]张献臣:《清丰县重修宜圣庙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80,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70页。
    (2)[金]张亿:《创建文庙学校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5,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35页。
    (3)[金]党怀英:《棣州重修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0,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32页。
    (4)[金]尹莘:《重修宣圣庙碑阴》,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1,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48页。
    (5)[金]李仲略:《应州重建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18页。
    (1)[金]许古:《叶县学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71页。
    (2)[金]王若虚:《行唐县重修学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8,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94页。
    (3)[金]孙镇:《澄城县令艾公遗爱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33页。
    (4)[金]王寂:《先君行状》,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11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620页。
    (5)[金]毛麾:《潞州儒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26页。
    (1)[金]王炎:《福山县令题名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2,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06页。
    (2)[金]李纯甫:《栖霞县建庙学碑》,见《全辽金文》(下),第2623页。
    (3)[金]王珦:《曹公神道碑》,贾恩绂撰:《定县志》卷20《金石篇下》,见《石刻史料新编》(第3辑第24册),第299页。
    (4)[金]郭长倩:《文登县庙学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9,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008页。
    (1)[元]脱脱:《金史》卷3《太宗纪》,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页。
    (2)[元]脱脱:《金史》卷47《食货志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050页。
    (3)[元]脱脱:《金史》卷47《食货志二》,第1050页。
    (1)[金]失名:《澄城县主簿赵公德政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9,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04页。
    (2)[金]靳玉:《滑州重修学记》,[民国]王蒲团撰:《滑县县志》卷6《金石》,见《石刻史料新编》(第3辑第29册),第62页。
    (3)[金]元好问:《登封令薛侯去思颂》,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1,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92页。
    (4)[元]脱脱:《金史》卷91《庞迪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13页。
    (1)[金]强造:《孔公渠水利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1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53页。
    (2)[元]脱脱:《金史》卷92《卢庸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41页。
    (3)[元]脱脱:《金史》卷128《傅慎微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63页。
    (4)[元]脱脱:《金史》卷90《马讽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97页。
    (5)[元]脱脱:《金史》卷97《刘仲洙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54页。
    (6)[元]脱脱:《金史》卷97《移刺益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60页。
    (7)[元]脱脱:《金史》卷128《孙德渊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66页。
    (8)[元]脱脱:《金史》卷128《刘敏行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62页。
    (1)[元]脱脱:《金史》卷一100《李复亨传》,第2217页。
    (2)[金]刘丙:《长子县令乌公德政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2,第1065页。
    (3)[元]脱脱:《金史》卷68《冶诃传附孙蒲查》,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600页。
    (4)[元]脱脱:《金史》卷72《麻吉传附子沃侧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664页。
    (1)[元]脱脱:《金史》卷76《永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45页。
    (2)[元]脱脱:《金史》卷83《张浩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62页。
    (3)[元]脱脱:《金史》卷91《杨仲武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19页。
    (4)[元]脱脱:《金史》卷97《张大节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46页。
    (5)[金]元好问:《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见《金文最》[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2,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41页。
    (6)[金]王珦:《曹公神道碑》,[民]贾恩绂撰:《定县志》卷20《金石篇下》,见《石刻史料新编》(第3辑第24册),第299页。
    (7)[元]脱脱:《金史》卷121《石抹元毅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43页。
    (8)[元]脱脱:《金史》卷128《蒲察郑留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68页。
    (9)[元]脱脱:《金史》卷128《石抹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69~2770页。
    (10)[元]脱脱:《金史》卷128《武都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72页。
    (1)[金]佚名:《澄城县主簿赵公德政碑》,见《金文最》卷69,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05页。
    (2)[元]脱脱:《金史》卷95《董师中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13页。
    (3)[元]脱脱:《金史》卷97《刘仲洙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54页。
    (4)[元]脱脱:《金史》卷95《张万公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01页。
    (5)[金]张万公:《武威郡侯段铎墓表》,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2,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10页。
    (6)[元]脱脱:《金史》卷79《张中彦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89页。
    (7)[元]脱脱:《金史》卷85《世宗诸子传·永功》,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03页。
    (8)[元]脱脱:《金史》卷97《裴满享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44页。
    (1)[元]脱脱:《金史》卷121《忠义传一·王维翰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47页。
    (2)[元]脱脱:《金史》卷125《文艺传上·杨伯仁传》,第2724页。
    (3)[金]王山甫:《澄州县主簿李公去思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74页。
    (4)[金]元好问:《朝列大夫同知河间府事张公墓表》,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4,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64页。
    (5)[金]元好问:《太中大夫刘公墓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8,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26页。
    (6)[宋]宇文懋昭:《金志》,见瞿林东主编:《中华野史》(辽夏金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21页。
    (1)[元]脱脱:《金史》卷96《黄久约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23页。
    (2)[元]脱脱:《金史》卷125《杨伯仁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24页。
    (3)[金]元好问:《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57页。
    (4)[元]脱脱:《金史》卷45《刑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023页。
    (5)[元]脱脱:《金史》卷89《梁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82页。
    (6)[元]脱脱:《金史》卷90《马讽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97~1998页。
    (7)[元]脱脱:《金史》卷78《刘仲诲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773页。
    (1)[金]元好问:《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57页。
    (2)[元]脱脱:《金史》卷96《黄久约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23页。
    (3)[金]元好问:《御史张君墓表》,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14页。
    (4)[元]脱脱:《金史》卷100《完颜伯嘉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208页。
    (5)[金]元好问:《广威将军郭君墓表》,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104,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11页。
    (6)[元]脱脱:《金史》卷105《张翰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22页。
    (7)[元]脱脱:《金史》卷128《循吏传·石抹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70页。
    (1)[金]吕贞幹:《王元德墓志铭》,见王新英编:《金代石刻辑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2)[金]元好问:《辅国上将军京兆府推官康公神道碑铭》,见《金文最》卷10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97页。
    (1)[元]脱脱:《金史》105《任天宠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23页。
    (2)王日根:《从社会控制角度研究社会救济的成功之作——张文著〈宋代社会救济研究〉评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107页。
    (1)[金]胥堂:《五龙庙祈晴记》,《山右石刻从编》卷22,见《辽金元石刻文献全编》(一),第199页。
    (2)[金]吕贞幹:《王元德墓志铭》,见王新英编:《金代石刻辑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3)陈学霖箸:《金朝的旱灾、祈雨、与政治文化》,载《金宋史论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4)[金]王蔚:《奉敕祭唐忠武王浑珹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35,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512页。
    (1)[金]史纯:《英济侯感应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8,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87页。
    (2)[元]刘济:《重修范阳妙应侯庙记》,[民]余文凤撰:《范县县志》卷6《金石志》,见《石刻史料新编》(第3辑第27册),第14页。
    (3)[金]史纯:《英济侯感应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68,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87页。
    (4)[金]张文中:《乐山庙王使君谢雨感应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22页。
    (5)[金]张守愚《汾州昌宁公庙碑》,见《金文最》卷77,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21页。
    (6)[金]元好问:《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58页。
    (1)[金]元好问:《通奉大夫礼部尚书赵公神道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5,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80页。
    (2)[元]脱脱:《金史》卷112《完颜合达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466页。
    (3)[金]□安上:《淳化县重修岱岳庙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5,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00页。
    (4)周峰:《金代的蝗灾》,《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2期,第26页。
    (5)[元]脱脱:《金史》卷6《世宗纪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4~135页。
    (1)[元]脱脱:《金史》卷121《王维翰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47页。
    (2)[元]脱脱:《金史》卷12《章宗纪四》,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83页。
    (3)[元]脱脱:《金史》卷6《世宗纪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0页。
    (4)[元]脱脱:《金史》卷14《宣宗纪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9页。
    (5)[元]脱脱:《金史》卷15《宣宗纪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36页。
    (6)[元]脱脱:《金史》卷12《章宗纪四》,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6页。
    (7)[元]脱脱:《金史》卷89《梁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82页。
    (1)[金]严坦:《和顺县令马公德政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72,第1054页。
    (2)[金]元好问:《辅国上将军京兆府推官康公神道碑铭》,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10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97页。
    (3)[金]元好问:《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58页。
    (4)[元]脱脱:《金史》卷八82《移刺温传》,第1848页。
    (5)[金]柳伋:《河中府万泉县稷王庙祈雨感应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81,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79页。
    (1)武玉环:《论金朝防灾救灾体制、对策与赈济措施》,载《辽金史论集》(第10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
    (2)[元]脱脱:《金史》卷128《傅慎微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63页。
    (3)[元]脱脱:《金史》卷92《李上达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35页。
    (4)[金]元好问:《东平贾氏千秋录后记》,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32,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50页。
    (5)[元]脱脱:《金史》卷97《贺杨庭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52页。
    (6)[元]脱脱:《金史》卷97《裴满亨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44页。
    (1)[元]脱脱:《金史》卷124《商衡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97页。
    (2)[金]元好问:《国子祭酒权刑部尚书内翰冯君神道碑铭》,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81,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94页。
    (3)[金]柳伋:《河中府万泉县稷王庙祈雨感应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81,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78~1179页。
    (4)[金]元好问:《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9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49~1350页。
    (5)[元]脱脱:《金史》卷97《刘仲洙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55页。
    (6)[金]王寂:《先君行状》,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11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620页。
    (7)[元]脱脱:《金史》卷97《移刺益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60页。
    (1)[金]元好问:《辅国上将军京兆府推官康公神道碑铭》,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103,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96~1497页。
    (2)[元]脱脱:《金史》卷110《赵秉文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426页。
    (1)[金]元好问:《登封令薛侯去思颂》,见[清]张金吾辑《金文最》卷21,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9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