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鲁迅去世后的“竞卖潮”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打上了商业化的烙印,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轰动事件很容易成为文化市场的卖点~((1)),围绕事件的各种文、书籍随后连篇累牍的问世,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出版商也借此谋利。读者(消费者)、出版商、作者三方的密切互动成为出版市场新动态机制。作为"中国文学革命的导师、思想界的权威、文坛上最伟大的巨星"~((2))鲁迅的去世很快被文化市场作为"生意眼",与鲁迅相关的作品迅速得到了大量的印行。社会的"轰动事件"很快引
引文
(1)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东北。上海良友图书公司适时推出了罗隆基的《沈阳事件》,问世后十天之内就销了两版,共印九千册。后来胡愈之的《东北事变之国际观》、张恪维《东北抗日的铁路政策》、宁华庭《日俄对峙中的中东铁路》以及徐敦璋写了《国联理事会之剖视》也陆续问世。这些有关时事问题的图书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另,女作家丁玲1933年5月14日被捕之后,丁玲的作品《夜会》、《母亲》、《丁玲选集》、以及其传记《记丁玲》、《丁玲评传》等相继问世,并都有不错的销量。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1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500页。
    (3)鉴于《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2卷)、《鲁迅先生纪念集》(上下册,刘云峰编)等已整理,收集了鲁迅去世之后的半年时间内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悼念文,拙文侧重考察上海一地的出版社在此期间初版或再版与鲁迅有关的单行本。
    (4)笔者确定的时间大致在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7月,其中尤以1936年11月至12月间问世的鲁迅相关的作品最多。
    (1)许钦文:《鲁迅先生与新书业》,《青年界》第10卷第4期,1936年11月。
    (2)部分作品如《鲁迅文学讲话》、《鲁迅杂感集》、《鲁迅讽刺文集》等,尽管书名未变,但变换了出版社,仍计为不同的种类。
    (1)张梦阳:《鲁迅研究学术史概述》,《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2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页。
    (2)鲁迅:《忆韦素园君》,《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3)叶以群:《靠死人赚钱》,《热风》第1卷第1期,1937年1月1日。
    (1)叶以群:《靠死人赚钱》,《热风》第1卷第1期,1937年1月1日。
    (2)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郭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1)据倪墨炎在《鲁迅著译被禁概述》中统计,国民党当局查禁鲁迅30年代的正版著译编作品多达28种。参见倪墨炎:《现代文坛灾祸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
    (2)冯雪峰:《回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第168页。
    (3)巧合的是,鲁迅去世的时间与蒋介石的五十大寿时间
    (1936年10月31日)相隔不远,国民党的官办报刊。连篇累牍刊登庆祝活动的报道,希分散或转移民众对鲁迅去世的注意力。
    (4)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71—172页。
    (1)转引自老向:《鲁迅先生与神仙》,《谈风》第6期1937年1月。
    (2)据张梦阳统计,在鲁迅去世后到当年年底,全国各大小报刊发表的鲁迅逝世纪念文,计一千余篇。
    (3)1934年10月,合众书店将《二心集》删掉22篇,并改名《拾零集》出版。
    (1)这部自选集是鲁迅生前亲自编选的唯一的一部自选集,是鲁迅于1932年应上海天马书店之约,从《野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5种文学作品集中选出22篇编成。1933年3月由上海天马书店正式出版。这本选集于1934年2月列入149种查禁文艺书目,后经书店几经交涉,作“暂缓执行查禁”处理。
    (2)其中《准风月谈》于1935年2月以“不妥”,《南腔北调集》于1934年5月以“言论偏激,显系宣传反动”查禁,《不三不四集》(即《伪自由书》)于1934年2月以“诋毁当局”等遭到查禁。这次在报刊上刊出广告,可谓“顶风作案”。
    (3)《沪出版界波澜:查禁十四种杂志后又传一批书籍被禁》,《大公报》(天津版)1936年12月10日。
    (4)笔者依据各种资料查得在上海被禁的至少有14种,北京、南京等地以及没有公文规定而各地禁止的更没法统计。总之,国民党当局在“竞卖潮”期间查禁鲁迅的作品远不止14种。
    (1)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裳回忆鲁迅全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页。
    (1)李大钊:《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每周评论》第24号,1919年6月1日。
    (2)鲁迅:《19350826致唐弢》,《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9页。
    (3)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4)施存:《施存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15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39页。
    (2)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郭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3)大川:《中国出版界之现状及今后应走向的途径》,《申报》1936年11月12日。
    (1)《北新书局控龙虎书店翻印鲁迅书籍》,《申报》1933年11月23日。
    (2)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裳回忆鲁迅全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34页。
    (3)同上书,第235页。
    (1)叶以群:《靠死人赚钱》,《热风》第1卷第1期,1937年1月1日。
    (2)李明山:《中国近代版权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页。
    (3)(4)朱金顺:《从〈鲁迅书信选集〉说到鲁迅作品的盗印本》,《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10期。
    (1)朱正《鲁迅的一个世纪——朱正谈鲁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2)为了平息舆论界对书店的指责,北新书局被迫在1936年11月18日、24日在《立报》上刊出了两次声辩。
    (3)《电声周刊》第5卷第50期
    (1936年12月)刊载了《上海夫人与北平夫人之争:鲁迅遗作及全集起纠纷》的报道。1937年1月24日《申报本埠增刊》之《争正统》一文中也有一段文字记录了鲁迅死后产生的利益争夺:“许广平女士与鲁迅北平夫人争鲁先生的正统,这为的是版税。某老板和某某书局各自推戴一二为文人来争编《鲁迅全集》,这为的是生意。”。
    (1)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359页。
    (2)许寿裳:《许寿裳致许广平
    (1936年10月28日)》,《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91页。
    (3)许广平:《编校后记》,《鲁迅全集》第20卷,上海复社出版社1938年版。
    (1)1938年版的《鲁迅全集》的广告文字(《文艺阵地》第1卷第3号)中有这样的介绍:“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使人人均得读到先生全部著作,特编印鲁迅全集,以最低之定价(每一巨册预约价不及一元)呈现于读者。”考虑到读者经济实力的不同,全集分普及本和精装纪念本。为普通读者准备的是普及本,定价25元,预约价14元。为各界人士珍藏提供的是精装本,又分甲乙两种,每种200册,甲种100元,乙种50元。
    (2)大川:《中国出版界之现状及今后走向的途径》,《申报》1936年11月12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