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蓝藻絮凝沉降对氧与磷在沉积物界面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及底栖动物的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絮凝除藻是一种有效控制有毒藻华的方法,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除藻效率及其对水质改善效果上,而对于藻类沉降后的降解过程及其对沉积物界面氧与营养物质循环的影响知之甚少。底栖动物是天然水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生物扰动、新陈代谢等改变氧气与营养物质在沉积物界面的循环过程与速率。我们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利用壳聚糖加粘土作为絮凝材料,研究了藻类经絮凝沉降后对沉积物界面氧气与磷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并选择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研究其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短时间内大量蓝藻的絮凝沉降与累积造成了蓝藻细胞的大量死亡,降低了氧气在沉积物中渗透深度、同时增大了沉积物的好氧速率。蓝藻的沉降增加了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活性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浓度及沉积物中弱结合态磷含量,并且改变了SRP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通量。水丝蚓可以将蓝藻细胞迁移到较深的沉积物中、缓解它们的降解过程;并且改变了氧气渗透深度,但未显著改变氧气消耗速率。水丝蚓的出现增强了间隙水中SRP浓度及沉积物弱结合态磷的升高程度。因此,藻类絮凝沉降可以显著改变沉积物界面氧与磷的动力学过程,而水丝蚓可以增强或缓和其中某些过程。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