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病原菌物多样性研究初报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也是荒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该地区独特的荒漠生态系统和荒漠植被类群,而植物菌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条件与其他区域有着极大的差异。干旱缺水、盐碱化、人为干扰以及植物菌物病害等将会导致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剧和蔓延。因此,深入开展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病原菌物的调查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不仅为摸清本底资源,阐明该地区荒漠植物病原菌物起源、进化以及对特殊环境适应机制积累资料,同时也为探讨病原菌物与植被演替以及制定防止荒漠化蔓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准噶尔盆地荒漠地区获得病原菌物标本1354份,其中早春短命植物病原菌物标本528份;对可分离培养菌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保藏,共获得菌株229株;通过形态观察以及ITS、LSU、TUB2、EF-1α、RBP2、COX2等相关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出76属282种,其中拟订新种8个,分别隶属Albugo、Ascochyta、Erysiphe、Pustula、Phragmidium和Sphaerulina。已鉴定的病原菌物主要分布在Uredinales、Pleosporales、Capnodiales、Erysiphales、Dothideales、Peronosporales、Ustilaginales等7个目中,其中优势属为Puccinia、Phoma、Septoria、Uromyces、Erysiphe、Cercospora、Peronospora、Leveillula和Ustilago,分别占23%、9%、9%、9%、8%、8%、5%、4%和4%。研究还发现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病原菌物在农垦区、放牧区多样性指数高,病原菌物多样性从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呈递减趋势,表明荒漠植物病原菌物与人类活动、降雨量密切相关。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