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河枯竭”引发的深思 以老通扬运河的衰竭与整治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水不是江南独有的财富,却在社会的演变中成为南北发展差异的重要标杆。江南的多水也使苏中地区的水源文化处于尴尬的境地。当江河枯竭时,我们的灵魂是否也就此陷入了荒芜?中国经济在走上高速发展的大道后,其交通运输方式的日新月异进一步排挤古运河的发展,从而使其面临着水源短缺和污染的窘境。运河衰竭是其在时代发展中未能有效实现功能转型的必然结果,可苏中人民在老通扬运河的整治上显示了其对水资源保护的坚定决心。《"江河枯竭"引发的深思——以老通扬运河的衰竭与整治为例》旨在反思和展望"江河枯竭"这一全球现象,从老通扬运河的衰竭与整治出发,研究我国在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上需要贯彻的特色道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了,变了也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变,肯定会失败的。
引文
[1](英)皮尔斯,张新明译.《当江河枯竭的时候》[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8.1 P3
    [2]郭沛源.《应对21世纪全球水危机-评〈当江河枯竭的时候〉》[J].世界环境,World Environment 2010年03期
    [3]陆杰斌.《中国水资源危机成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农学通报,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5年05期
    [4]梁艳.《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年24期
    [5]景志鸿.《通扬运河航道的发育及其演变模式》[J].泥沙研究,Journal ofSediment Research 1985年01期
    [6]万继伟.《新通扬运河水质污染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J].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8.1
    [7]张长银.《江苏省通扬运河海安段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实践》[J].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2012年18期
    [8]陈磊.《唐后期江淮城市的发展及衰落》[J].史林,Historical Review 2010年06期
    [9]朱季康.《新市民的聚融历史文化名城类城市的现代复兴——以扬州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Modern Urban Research 2009年0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