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空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健康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健康概念、健康影响要素、当前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营造中对健康促进的忽视等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了基于健康促进的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评价方法、体系框架和要素指标等,探索建立以社区健康风玫瑰为标志的公共空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社区空间环境的优化完善提供必要的基础。
引文
[1]《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合作与发展布拉格宣言》发布[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7/c_127925164.htm,2016-04-20.
    [2]UNDP,Post-201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http://www.undp.org/content/undp/en/home/mdgoverview/post-2015-development-agenda.html,2016-04-20.
    [3]张京祥等.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J].城市规划,2013(1):45-50.
    [4]Brenner N,Marcuse P,Mayer M.(Eds.).Cities for People,not for Profit:Critical Urban Theory and the Right to the City[M].New York:Routledge,2011.
    [5]许从宝,仲德,李娜.探寻健康城市观念的原旨[J].规划师,2005(6):76-79.
    [6]刘天媛,宋彦.健康城市规划中的循证设计与多方合作[J].规划师,2015(6):27-33.
    [7]李煜.纽约城市公共健康空间设计导则及其对北京的启示[J].世界建筑,2013(9):130-133.
    [8]徐玲,孟群.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之二——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3):193-194.
    [9]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http://wenku.baidu.com,2016-04-15.
    [10]鲁斐栋,谭少华.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2015(2):62-70.
    [11]高勇,朱为模.医学新名词:体力活动缺乏综合征[J].体育科学,2003(1).
    [12]黄俊琪,饶从志,朱俊鑫.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J].疾病控制杂志,1999(2):155.
    [13]许从宝等,当代国际健康城市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纲要[J].城市规划,2005(10).
    [14]傅华,李洋等.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的提出与健康城市建设[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6):353-356.
    [15]董晶晶、金广君.论健康城市空间的双重属性[J].城市规划学刊2009(4):22-26.
    [16]谭少华等.人居环境对健康的主动式干预:城市规划学科新趋势[J].城市规划学刊,2010(4):66-70.
    [17]如何进行体育运动[OL].http://wenku.baidu.com,2016.04.15.
    [18]张士翔.从风环境试验看建筑群对自身风环境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6),10-13.
    [19]赵惠恩,饶戎.科学建立绿容率规划指标体系优化绿色建筑的生态功能标准[A].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2005.
    [20]赵生华等.绿视率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0(7):73-7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