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汉语量词本质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目前对汉语量词本质的观点主要有"个体化""双音化""明确化"与"范畴化"等,还有学者认为汉语量词与名词复数标记"们"相互制约,这种看法与量词的"个体化"或明或暗相关。本文对汉语量词本质的研究成果做了相对全面的梳理与评论。
There have been existed four arguments concerning the essence of classifier in Chinese at present,i.e.individuation,disyllabification,definitiveness and,categorization.Other linguists holds that there is mutual constraint between classifier and the noun plural marker men( "们"),and this viewpoint is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tion of classifier.This paper sorts ou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essence of classifier in Chinese,and comments on these achievements.
引文
贝罗贝:《上古、中古汉语量词的历史发展》,刊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编《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陈望道:《论现代汉语中的单位和单位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储泽祥:《数词与复数标记不能同现的原因》,《民族语文》,2000年第1期。
    大河内康宪:《量词的个体化功能》(靳卫卫译),载大河内康宪《日本近、现代汉语研究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广州:第八届当代语言学研讨会,2000年10月。
    戴庆厦:《藏缅语个体量词研究》,载戴庆厦《藏缅语族语言研究(二)》,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
    丁加勇:《现代汉语数名结构的篇章功能》,《语言研究》,2005年第1期。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董秀芳:《北京话名词短语前阳平“一”的语法化倾向》,刊于吴福祥、洪波《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杜永道:《北京话中的“一+名”》,《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
    方梅:《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中国语文》,2002年第4期。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当代语言学》,2001年第4期。
    顾阳:《关于量词性语言名词词组结构的若干问题》,刊于戴庆厦《双语学研究(第二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顾阳、戴庆厦:《对景颇语[名词+形容词]成分的结构分析》,刊于戴庆厦、顾阳《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黄载君:《从甲文、金文量词的应用考察汉语量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语文》,1964年第6期。
    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1期。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
    黎锦熙、刘世儒:《论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
    李讷、石毓智:《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语言研究》,1998年第1期。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1期。
    李永燧:《藏缅语名词的数量形式》,《民族语文》,1988年第5期。
    刘祥柏:《北京话“一+名”结构分析》,《中国语文》,2004年第1期。
    刘丹青:《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
    刘丹青:《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3期。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龙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二)》,郑庆祖译,《中国语文》,1955年第2期。
    陆志韦:《北京话单音词词汇》,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
    卢屋:《量词的表量、理据及其功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上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1年。
    吕叔湘:《语法学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
    桥本万太郎:《语言地理类型学》,余志鸿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石毓智:《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年。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王力:《汉语语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
    温宾利、陈宗利:《汉语名词的可数性特征及句法实现》,《现代外语》,2002年第2期。
    伍雅清、胡明先:《复数标记与量词同现现象的研究》,《语言科学》,2013年第4期。
    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
    袁晖:《量词札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
    胡裕树:《从“们”字谈到汉语语法的特点》,《语文园地》,1985年第12期。
    张赦:《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张军:《量词与汉藏语名词的数量范畴》,刊于李锦芳《汉藏语系量词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赵元任:《北京口语语法》,李荣编译,北京:开明书店,1952年。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宗守云:《量词范畴化的途径和动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宗守云:《量词的范畴化功能及其等级序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Chierchia,G.Plurality of mass nouns and the notion of"semantic parameter",Working Papers of DIPSCO,University of Milan,1995.
    Chierchia,G.Reference to kinds across languages,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1998,6(4).
    Wiebusch,T.Quant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two competing functions of numeral classifiers in the light of the radical system of the Chinese script,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95,23(2).
    (1)汉语“量词”的名称太多,如助名词、单位词或副名词、单位名词、数位词量词等,本文一律称为“量词”;并且本文中的“量词”指的是名量词(classifier,或称分类词)。
    (1)转引自贝罗贝(1998)。
    (2)“量”指的是量词的量化功能;“多样化”指的是量词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质”指的是量词的性质化/分类功能。参看Peyraube&Wiebusch(1993)及贝罗贝(1998)。
    (1)转引自贝罗贝(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