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再议宜春方言中的标记“时”的来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刘星
  • 年:2017
  • 作者机构:甘肃省兰州大学文学院;
  • 会议召开时间:2017-02-01
  • 会议录名称: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七)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H175
  • 学会代码:ZJCY
  • 学会名称: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
  • 页数:3
  • 文件大小:1075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时/是"作话题标记和假设标记的现象在许多方言中存在,但是对其来源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与刘文的探讨,我们认为标记"时"来源于时间词"时"而不是系词"是","时"单纯作话题标记与兼作话题和假设标记的用法都曾经历了作假设标记的阶段,有共同的认知基础和相似的语义演变路径。一、引言拙文(刘星2016)对宜春方言中的标记"时"进行了描写和探源,认为其来源于时间词"时",后我
引文
董秀英2015《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假设标记语法化来源类型》,《励耘语言学》第2期。
    江蓝生2002《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中国语文》第4期。
    江蓝生2004《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中国语文》第5期。
    刘宗艳2016《湖南靖州酸汤话的话题标记》,《方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