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不同城市规模等级下高铁新城发展状况和机制研究——以南京和宿州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使沿线的高铁新城建设也随之展开,高铁新城的开发建设成为推动疏解大城市人口,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但是不同规模等级下的高铁新城发展状况却截然不同,如何引导大中小城市的高铁新城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文章以京沪高铁沿线的南京高铁新城作为大城市研究的案例,以宿州高铁新城作为中小城市研究的案例,综合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高铁新城周边用地演变进行分析,了解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高铁新城建设的状况,进而剖析城市规模等级对于高铁新城建设的影响机制。最后指出应该从区域层面进行高铁新城的定位和关系协调,高铁新城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加强产业、交通和基础配套设施,实现高铁新城的产城融合发展,以期为实现大中小城市高铁新城协调健康发展和区域统筹提供借鉴意义。
引文
[1]Gutierrez Javeier,Rafael Gonzale,Gabriel Gomez.The European high-speed train network[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1996,4(4):227-238.
    [2]Roger Vickerman,High-speed in Europe:Experience and Issu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97,31(1):21—38.
    [3]伍业春.武广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何丹,杨犇.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10:1264-1275.
    [5]罗鹏飞,徐逸伦,张楠楠.高速铁路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以沪宁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03:407-411.
    [6]王兰,王灿,陈晨,顾浩.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与规划——基于京沪高铁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4(04):31-37.
    [7]侯明明.高铁影响下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地区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袁博.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9]殷铭,汤晋,段进.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J].国际城市规划,2013,03:70-77.
    [10]胡天军,申金升.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地理,1999,05:101-104.
    [11]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25(7):7-14.
    [12]买静,张京祥.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新城空间开发研究——基于常州市武进新城区的实证[J].城市规划学刊,2013,(03):54-6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