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原复杂性SAS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疗法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目的调查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初次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时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ompSAS)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人群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全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昆明,海拔1900米)诊断为OSAHS并接受整夜CPAP压力滴定的成年患者320例临床资料,根据压力滴定结果分为CompSAS组和非CompSAS组,对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居住地海拔、多导睡眠监测及压力滴定记录、肺功能、血气分析等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卡方分析,多因素分析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根据Wald统计量向后逐步剔除非统计学显著性自变量。结果高原地区OSAS患者初次压力滴定时CompSAS的发生率为16.3%(52/320)。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17.8%比6.8%,P=0.068),随着受试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增加和居住地海拔下降,CompSAS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HI为中重度(40~80次/h)的患者CompSA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HI较低(<40次/h)或AHI过高(≥80次/h)的患者(P<0.01)。CompSAS组患者居住地的平均海拔、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AI)和混合性呼吸暂停指数(MAI)高于非compSAS组,而肺功能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RV/TLC)则低于非Comp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海拔高度、MAI、FEV_1/FVC、RV/TLC是影响CompSAS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居住地海拔高度、MAI增加是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57和1.050;FEV_1/FVC、RV/TLC升高则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35和0.935。结论高原地区CompSAS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OSAS患者的居住地海拔、MAI、FEV_1/FVC和RV/TLC,其中居住地海拔和MAI增高是CompSAS发生的危险因素。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