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兽共患的巴贝斯虫病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巴贝斯虫病是一类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内的巴贝斯虫(Babesia spp.)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主要通过硬蜱传播,引起宿主发热、贫血、血尿等症状,甚至死亡。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巴贝斯虫有100多种。自1957年从南斯拉夫报道第一例人感染巴贝斯虫以来,全球已有数千例人感染报道,随着诊断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人兽共患巴贝斯虫病例逐年上升,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不断有新病例发现,该病已经逐步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人类新发寄生虫病。近年来,在我国新疆、黑龙江、浙江、山东和云南等地先后发现70多例人感染巴贝斯虫病例,引起学界极大重视。目前公认4种巴贝斯虫可感染人,即田鼠巴贝虫(B.microti)、分歧巴贝斯虫(B.divergens)、杜氏巴贝虫(B.duncani)和猎户巴贝虫(B.venatorum);还有3种未鉴定种类的巴贝斯虫也感染人,它们是在美国发现的CA株、MO株和韩国发现的类似于绵羊巴贝虫(B.ovine)的KO株。研究发现,人类感染巴贝斯虫病,除了被蜱叮咬传播途径,更多的是通过输血途径感染。本报告将对人兽共患的巴贝斯虫病原发现历史、种类、分类进化和国内外流行病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重点介绍最重要人兽共患巴贝斯虫——田鼠巴贝斯虫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转录组学、系统进化分类地位、媒介蜱及保虫宿主、病原传播、免疫学特征及诊断检测和治疗,以期引起大家对这类新发蜱传原虫病的认识,重视相关科学研究。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