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句丽丸都山城宫殿用瓦浅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丸都山城宫殿是高句丽中期都城宫殿的杰出代表,宫殿区出土的各类瓦为宫殿区建筑属性的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为破坏严重,宫殿区各类瓦当的真实数量并不明确。笔者从宫殿区出土瓦的分析入手,还原各类瓦所使用的构造方法,对其数量做出推测。通过对瓦构造手法和建筑用瓦量的推测,对丸都山城宫殿用瓦量提供合理的参考,以此可以对高句丽中期营造能力及当时社会生产水平进行判断。
Wandu Mountain City Palace is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capital city palace in mid Koguryo time.The great number of roof tiles provo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judgement of building property.Due to the past long time,combined with the serious artificial damage,the real number of the roof tiles in the palace area is not clear.From the analysis on unearthed tiles,the author tried to restore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then came to a speculation about the number of the roof tiles.Through the study of roof tile construction and the quantity speculation,a reasonable reference for roof tiles of Wandu Mountain City Palace is provided,which can help judge the build capacity and social production level in mid Koguryo time.
引文
[1](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0
    [2]耿铁华.中国高句丽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朴玉顺,杨子明.莲花纹饰在高句丽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初探[C].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8-31页.
    [4]魏存成.高句丽遗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5]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M].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12
    [6]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科学出版社,2000.1
    [7]丸都山城[M].文物出版社,2004.6
    [8]邱奕.高句丽建筑形制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
    1郑元喆在《高句丽山城研究》论文中,按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将高句丽山城分为包谷型山城、山顶型山城和混合型山城三大类,丸都山城属于“包谷型山城”,是重要的据点城,扮演着控制交通和军事据点的重要角色。魏存成在《高句丽遗迹中》更加细分,将丸都山城归为包谷型山城中的“簸箕型山城”。
    2《三国史记》中曾记载,公元372年,佛教正式传入高句丽。笔者认为高句丽接受佛教教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佛教是高句丽借以求得平安的一种方式,《三国史记》中记载的年限应为佛教正式归为国教的官方时间,而王室接触、信仰佛教,并将佛教应用于自身寻得庇护的时间应远早于此,就此,笔者认为丸都山城宫殿区所使用的莲花纹瓦当应远早于公元371年。
    3王飞峰和夏增威在《高句丽丸都山城瓦当研究》一文中对丸都山城出土瓦当进行了细致的类型学考察,并以高句丽公元427年迁都平壤为界将高句丽瓦当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划分为早晚两段。丸都山城出土瓦当属于前期晚段,由流行卷云纹瓦过渡到莲花纹、忍冬纹及兽面纹的流行阶段。
    1《高句丽瓦当研究》,尹国有、耿铁华。
    2过脊瓦,也称为过垄瓦,分为过脊板瓦与压缝瓦,一般为卷棚式屋顶最高点切线位置的构件。在结构层上先反铺过脊板瓦,之后在过脊板瓦交接处铺压缝瓦。此时期高句丽所使用过脊瓦与中国后代卷棚屋顶使用的过脊瓦有所不同,高句丽所使用过脊瓦为平直屋面时期所用,尺度也远大于中国后代所使用的过脊瓦。
    1宫殿区出土各种瓦的种类繁多,为方便统计,长度误差在1cm之内的筒瓦、板瓦归为一类,并以瓦当直径作为筒瓦的宽度进行计算。由于筒瓦覆于板瓦连接处,凡是在板瓦连接上方皆有筒瓦压边,其宽度大小对数量的确定影响可忽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