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民族特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研究语文教育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出语文教育的规律、弄清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核,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本民族的语文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关乎本民族教育、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本民族的语文教育能给民族带来语文之外更多的收获。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研究我们本民族的语文教育思想,旨在推动我民族国文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我民族语言的推广和传播、繁荣我民族的文化事业,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教育路线另辟蹊径。
     叶圣陶先生是我民族土生土长的语文教育家,有着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其语文教育思想受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浸染,又因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一套适应当时且对后来有巨大影响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研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有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多重意义。
     本文将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入手,探究其基本概况,进而找到其民族特征,并研究其对现今的影响。重点放在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民族特性的几个表现方面,另外,对其现实价值做粗略的探讨,这对于我们从事本民族的语文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尤其是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本民族未来语文教育的有着开创性、目标性、科学性、程序性、实效性和普遍性六个方面的价值和影响,研究他,意在未来,意在长远。
The main purpose of studying Chinese Educational Thinking is to find out the regul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core of Chinese Educational Thinking. To the Chinese people, Chinese educatio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s such aspects as education, culture and religion. Chinese education brings more benefits to the Chinese people besides Chinese language. Studying Chinese Educational Thinking aims at pressing ahea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moting the advocating of our national language and making our national cultural career more prosperous so as to seek some other effective ways for realizing the great revit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r. Ye Shengtao is our great Chinese educator who was born on our land. He has years of experience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Learning from the excellent tradi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al thinking and affected by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he has constructed an adjustable Chinese educational thinking system of his ow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his system historically, presently and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idea and core of Ye Shengtao's Chinese educational thinking to explore i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ts effects. The key point is laid on its nationality. In addition, its present value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which presents fairly good value of learning and guidance.
     Particularly his thinking is extraordinarily valuable and effective to the creativity, popularity, high efficiency of futur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with aims in a scientific way. It is significant not only at present, but more importantly, in the years to come.
引文
① 许文祥·从教到不教的一点体会——叶圣陶教育思想探微.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①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第56页
    ② 叶圣陶文集.第2卷第17-18页
    ③ 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第155页
    ① 认识国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80年版.第86页
    ② 认识国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80年版.第88页
    ③ 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①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
    ② 认识国文教学.叶一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第89页
    ①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顾黄初.殷都学刊.1985年第4期
    ② 谈文章的修改
    ① 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
    ② 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③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顾黄初,殷都学刊,1985年第4期
    ④ 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
    ① 认真学习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7页
    ② 用叶圣陶“五本”理论指导作文教学.李嘉祥,《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第5期
    ①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顾黄初,殷都学刊,1985年第4期
    ① 见《中学语文教学》1989年9期第4页
    ①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0页,河南教育出版社
    ① 谈谈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思想.谢如松,龙岩师专学报,1993第1期
    ② 见《曾国藩家书》46页
    ① 转引自《语文教学研究》第一集P61
    ② 说话训练—产生与发展的总枢纽.载《教育杂志》第16卷第6号
    ③ 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
    ① 论国文精讲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② 1962年7月23日《语文教育书简》
    ③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152页
    ①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152页,
    ② 1962年7月23日《语文教育书简》
    ③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152页
    ① ·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②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152页
    ③ ·论国文精讲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④ ·语文教育书简·1973年
    ①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152页
    ② 写给上海县小学教师陈益堂的信·1956年
    ① 认识国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80年版.第86页,
    ② 李敬尧.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课程 教材 教法,1994年第10期
    [1] 刘国正·叶圣陶文集1-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 刘增人,冯光廉·叶圣陶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6月版;
    [3] 刘增人·叶圣陶传[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3月版;
    [4]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5]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6]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7] 叶圣陶·叶圣陶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8] 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
    [9] 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 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增订本)·编写说明[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13]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 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 王松泉、钱威、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9] 燕国材·中国教育心理思想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 杨乃定·创造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 [日]恩田彰等著·创造性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2] [美]A·J·斯塔科著,刘晓陵 曾守征译·创造能力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 张人杰 王卫东主编·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4] 宋其蕤·语文教学美学论[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5] 曹明海·语文教育发展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12版;
    [26] 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12版;
    [27]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版;
    [28] 潘勇·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 张鸿苓·语文学科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0] 周庆元·中学语文教材概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31] 周庆元 程大琥·中学语文教学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2] 刘铁芳·守望教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33] 杨成章·语文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4]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5]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6] 王松泉 王柏勋 王静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7] 曹明海 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 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9]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 韩向东 张景业·片面功利化:我国文学教育的误区[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8)年版;
    [41] 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3] 马智君·语文老师素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4] 彭泽润·语言文学文化[C]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5]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47] 唐树芝·教师口语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8] 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9] 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