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小学教师学习现状的实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现代社会,“教师教育”正面临着挑战和转变,新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新要求引起了人们对“教师学习”这一层面的研究。长期以来,教师学习一直是内嵌于教师认知研究、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来研究,并日益成为教师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总的来说这是个新兴领域,积累的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相关的实证研究还较少,而专门把小学教师作为考察对象的研究就更少了。
     本文试图在梳理与教师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我国中原地区的一个城市——河南省开封市三百多个样本的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学习现状做一实证研究,补充我国小学教师学习现状的相关数据,进而了解当下小学教师专业生存的状况,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资料。此外,笔者通过对某些现状背后成因的探讨,试图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小学教师学习的建议,以便为进一步的政策研究和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小学教师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论文的主体主要由六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在已掌握的研究资料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研究水平,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部分是问卷调查设计、调查过程及其调查结果的分析,包括调查对象的选取、调查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的统计。
     第三部分是对两名小学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叙事研究,包括两名教师的基本情况介绍、深度访谈过程及其本人对访谈内容的分析。
     第四部分是针对问卷调查和叙事研究的结果,对我国小学教师学习现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Presently, teacher education is facing challenges and changes.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have attracted people to research on "teacher learning". Teacher education has been combined with teacher cognitive research, teac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 Since 1980s, it has been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issue and gradually been the hotspot in teacher education area. In a word, teacher learning is a new research area with few researches , particularly lack of empirical studies. Moreover, there is even fewer researches focus on primary teache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ree hundred primary teachers in Kaifeng, Henan province on their learning actualities on the bases of reading literature about teacher learning. This study wants to collect data about primary teachers learning to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to other studie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actuality in the purpose of giving suggestions about primary teachers learning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This study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puts forwards the issues. It summarizes related researches and raises the purpose and core concepts of this article with the help of other realated studes.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processes of these questionnaires. It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objects, the design and calculate of the questionnaires.
     Chapter three elaborates the process of interviewing two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 It involv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m, the process of convers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 of conversation.
     Chapter four is about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cope with primary teachers learning.
引文
1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3452.htm,2008年4月26日
    2 张琳:《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3 谢德民:《论学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2页
    4 李志厚:《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页
    5 李志厚:《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页
    6 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7 刘学惠,申继亮:《教师学习的分析纬度与分析现状》,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8期
    8 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9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10 吴卫东:《教师个人知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11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2 劭晶晶:《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3 范国睿:《走向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学校》,教学与管理,2001年2月
    14 杜育红:《论学习型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5 陆静尘:《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学习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6 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性质和特点,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17 刘学惠,申继亮:《教师学习的分析纬度与分析现状》,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8期
    18 Goodlad,John I.(1990).Teachers for our nation's schools.San Francisco & Oxford:Jossey-Bass Publishers.
    王丽华:《教师学习的内涵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9 胡相峰:《专业化背景下教师学习的特点论略》,教育评论,2005年,第6期
    20 杜瑞军、徐雪燕:《教师学习环境的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21 徐文祥:《重建教师学习文化》,中小学校长,2006年,7-8月
    22 杨启亮:《教师学习品格的教学价值辨析》,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第12期
    23 刘艳萍,周廷勇:《教师学习态度现状及特点》,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苏红等:《教师学习投入状况及特征》,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24 赵树贤:《教师学习的学校管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5 俞学明,刘建新:《当代教师学习问题行为的调查报告》,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4期
    26 寇尚乾:《教师学习权及其学校保障机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7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0页
    28 吴卫东等:《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29 吴卫东:《论小学教师的学习活动》,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30 《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的甘肃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1 王少华:《关于建设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策略的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8期
    32 李同明,姬兴华:《试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习环境的设计》,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第6期
    33 陆安:《青年教师沙龙: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7期
    34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35 何英等:《利用moodle学习平台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武俊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河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6 廖艳华等:《小学教师职后学习动机与途径的调查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7 高玲:《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38 吴卫东等:《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39 吴卫东等:《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40 李志凯:《小学教师自主学习及其学校影响因素》,河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1 李阔:《新课程背景下兰州市安宁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42 杨晓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以甘肃省通渭县榜罗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个案》,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5期
    43 “郊区”的界定:2005年,开封市部分行政区化进行调整,原有郊区所辖的8个乡按其地理位置就近归属于市区不同的区。但因其时间不长,且至今仍部分土地和乡、村的编制,其经济状况与教育状况与原市区有一定差距,故本研究仍沿袭旧有的行政区划,将“郊区”作为专门一组予以保留
    44 该问卷出自范良火的《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李志厚博士和吴卫东博士曾根 据这个量表做过问卷调查
    45 该问卷出自《中国学校状况和教师状况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chools and Teachers in China简称NSST),这是我国首次对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校的发展状况展开的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型抽样调查,该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6 该问卷出自孙福海的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教师学习的理论与调查研究》
    47 蒋菁,蒋益明:《江苏省通州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试验区”培训需求调研报告》,继续教育,2002年3月
    48 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47页
    49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50 这样的资料和解释均来自于对个别教师的访谈,以下均同此,不再赘述。
    51 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52 在本论文中,判断认可度高低的标准主要是不同组被试中选择“有帮助”和“很有帮助”的比例情况。后面情况同此,不再赘述。
    5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76页
    54 根据休伯曼的归纳,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3年为求生与发现期,4-6年为稳定期,7-18年为尝新与自疑期,19-30年为宁和、积守期,31年为游离悠闲期。参见王建军著:《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93页
    55 注:所选样本中,郊区学校的班额在20-35人之间,市区学校班额在53-82人之间。
    56 为方便起见,此处不同的学习方式采用数字来表示,具体意义可参见图5下的注释
    57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9页
    58 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60-162页
    59 这部分材料来自于张老师的教学日记和现场谈话(2008/3/3)
    60 这部分材料来自于张老师的教学日记和现场谈话(2008/3/3)
    61 这部分材料来自于张老师发表的论文和现场谈话(2008/3/4)
    62 该部分材料来自于和张老师的现场谈话(2008/3/4)
    63 这部分材料来自于杨老师的工作总结和现场谈话(2008/3/4)
    64 这部分材料来自于杨老师的工作总结和现场谈话(2008/3/4)
    65 这部分材料来自于杨老师的工作总结和现场谈话(2008/3/6)
    66 这部分材料来自于杨老师的工作总结和现场谈话(2008/3/6)
    (1)布兰斯福特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戴维.H.乔纳森等编、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谢德民:《论学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5)李志厚:《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连书店,2003年。
    (7)张声雄:《第五项修练导读》,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9)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12)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13)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14)陆静尘:《实践共同体中的教师学习研究-以一所幼儿园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5)孙福海:《关于教师学习的理论与调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6)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17)吴卫东:《教师个人知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18)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9)高玲:《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0)赵建:《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21)吴东惠:《校本教师教育:改革教师学习方式的新机制》,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22)劭晶晶:《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3)李志厚:《关于教师学习三个问题的思考》,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年,第11期。
    (24)李志厚:《西方国家教师学习研究动态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25)樊香兰:《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思想及其启示》,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9期。
    (26)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27)蒋菁,蒋益明:《江苏省通州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培训需求调研报告》,继续教育,2002年,第3期。
    (28)左银舫,陈琦:《中小学教师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初步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29)贺蓉:《幼儿教师学习方式的调查及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8期。
    (30)刘学惠,申继亮:《教师学习的分析纬度与分析现状》,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8 期。
    (31)范国睿:《走向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学校》,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32)杜育红:《论学习型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3)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性质和特点》,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34)王丽华:《教师学习的内涵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5)陈骁:《再造教师的学习文化》,《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第3期。
    (36)邓友超:《论教师学习的性质与机会质量》,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4期。
    (37)胡相峰:《专业化背景下教师学习的特点论略》,教育评论,2005年,第6期。
    (38)杨启亮:《教师学习品格的教学价值辨析》,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第12期。
    (39)杜瑞军、徐雪燕:《教师学习环境的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40)刘艳萍,周廷勇:《教师学习态度现状及特点》,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41)苏红等:《教师学习投入状况及特征》,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42)赵树贤:《教师学习的学校管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3)俞学明,刘建新:《当代教师学习问题行为的调查报告》,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4期。
    (44)吴卫东等:《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45)吴卫东:《论小学教师的学习活动》,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46)廖艳华,彭文波,吴卫东:《小学教师职后学习动机与途径的调查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7)Cunha Paulo Vieira,Louro Maria Joao.Building Teams that Learn.Academy of Mangement Executive,2000,14(1):152-153
    (48)Edmondson Amy.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Work Team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44(2):350-383
    (49)Scribner,J.P.Teacher learning in context:The special case of rural high school teachers.Education Policy Analusis Archives,2003,11(12):3-28
    (50)Shulman,L.S.& shulman,J.H..How and What teachers Learn:a Shifting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004,36(2):257-271
    (51)Richardson,Virginia.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4th Edition),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1
    (52)Goodlad,John I.(1990).Teachers for our nation's schools.San Francisco &Oxford:Jossey-Bass Publisher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