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健康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国情出发,运用危机管理和公共卫生等相关理论成果,借鉴国外理论和实际经验,就构建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组织体系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管理提供一套与目前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政府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论文使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归纳、类比分析等理论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比较管理学、委托—代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博弈论模型和绩效评估理论和技术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在比较借鉴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分析我国在该类领域危机管理的现状,从公民健康教育这个独特的角度,运用公共管理原则,将SARS防治过程中我们的一些成功做法,加以系统地总结。从而,为今后开展公民健康教育更好地、更自觉地运用公共管理原则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This paper has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risis manage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use of crisis management and public health and other related theoretical results, drawing 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broad, the government would build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risi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ystem studied. With the aim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 to provide a fit with the current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operable system of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Paper uses literature, field surveys, induction, analogy analysis,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and compared the integrated use of management, principal-agent theory, crisis management theory, game theory model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search and data collection, in comparison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broa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crisis management, based on combined analysis of our field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this type of situation, from the civic health education of this unique point of view, the use of public management principles, will SA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cess, we some of the successful practices, to b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us, for the future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better citizens, more conscious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provide for reference of experience.
引文
①梁惠.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①薄涛、李善鹏.从疾病控制实践看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整合[A].首届中美医学与公共卫生整合行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②王海燕.对SARS病房人性化规范管理的探讨[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①薄涛、李善鹏.从疾病控制实践看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整合[A].首届中美医学与公共卫生整合行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8)
    ①张正华.由SARS引发的对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三个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7)
    ①吕姿之、陈育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2001年4月
    ①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2月
    ①吕姿之、陈育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2001年4月
    ①李金慧.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健康促进政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②刘丽群、赵琦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的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年03期
    ①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年05期
    ①原寿基.加入WTO对我国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挑战及应对策略探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①薄涛、李善鹏.从疾病控制实践看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整合[A].首届中美医学与公共卫生整合行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①李金慧.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健康促进政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①卡志强.法国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概况[J].中国医院管理;1984年07期
    ①张虎林.日本厚生省改革组织机构[J].医院管理论坛;1984年02期
    ①淳于淼泠 日本保健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02)
    ①殷文渊;影响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及领导力建设模式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①吕姿之、陈育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2001年4月
    [1]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月;
    [2]《中国健康教育》.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出版;
    [3]黄敬亨.《健康教育学》(第二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
    [4]《中国康教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朱立言.《行政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6]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2月;
    [7]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
    [8]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
    [9]吕姿之、陈育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2001年4月;
    [10]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
    [11]全国妇幼保健院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年9月,浙江;
    [12]陶学荣.《公共政策概论》,南昌MPA教育中心,2005年9月;
    [13]王文良.《健康娃娃》,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
    [14]《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综合性国际性医药卫生学术性期刊出版;
    [15]http://www.ttadd.com/lunwen/HTML/242170.html;
    [16]http://paper.buduo.cn/08/13308761.asp;
    [17]http://jxjy.ecust.edu.cn/jpkc/xzgl/FileDown/g3.doc;
    [18]http://jxcg.yn.edu.cn/01/plug5_ggsy/4_11.htm;
    [19]王东,王星火,汪宁.北京市城区居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信、行情况电话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3,(7):508;
    [20]胡俊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二)[J].《中国健康教育》,2004;(2):126;
    [21]张正钊.《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2]孙彩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行政责任问题的探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2;
    [23]栾建平,杨刚基.《我国行政责任机制分析与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0;
    [24]洪威雷,丁绪欢.《论我国规范行政责任的机制建设》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25]郭雁宾.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分期分型与重症早期予警指标[J];北京医学;2003年04期;
    [26]梁惠.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27]胡东生,张卫东等;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28]徐昌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及其特征[J].山东医药;2003年16期;
    [29]钟华荪,谢炜坚,区健茹;SARS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3年04期;
    [30]贾卫东,尹炽标,唐小平,童裕维;重症SARS病人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4年03期;
    [31]吴忠道,吴德等;临床实习学生SARS感染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1期;
    [32]何丽娟,狄飚等;广州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分离结果和特性分析[J].华南预防学;2003年03期;
    [33]林爱华;医院资料如何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3年01期;
    [34]刘晓青,陈思蓓等;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06期;
    [35]钟南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9期;
    [36]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年05期;
    [37]林洲;非典型肺炎与微量元素[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年02期;
    [38]李晖,李杰,方苓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者抗体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3年03期;
    [39]盛良,项平.论以中医体质学说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一论非典型性肺炎的易感人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23期;
    [40]肖正伦,黎毅敏等.78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06期;
    [41]梁志翔,梁燕嫦,陈彩红.综合医院开展个性化护理的做法和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04年06期;
    [42]谢炜坚,钟华荪,区健茹.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04期;
    [43]黄建军;曾玉和;病人选择就诊医院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年02期;
    [44]林爱华,曾芳芳等.广东省1360例SARS病人治疗措施与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年04期;
    [45]张柔玲;李奕明;杨哲;广东省临床确诊SARS病人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年04期;
    [46]张玉平,张海霞,徐海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监督[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7]赵惠川.贾存玮等,肺结核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鉴别要点[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8]黄宝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49]高天师.尹吉东,路树强.60例发热留观病人的胸部影像学分析[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50]薄涛,李善鹏.从疾病控制实践看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整合[A].首届中美医学与公共卫林建,非典使网络文化功能凸显[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2]李孟莹.物资信息管理在应急事件中的应用[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 集[C].2004年;
    [53]李红宇.医护人员预防SARS的护理体会[A].全国第七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4]王海燕.对SARS病房人性化规范管理的探讨[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5]沈忠英.糖尿病令人忧[A].全国第二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6]李振勇.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7]刘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8]梁惠.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59]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8);
    [60]张正华/由SARS引发的对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三个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7);
    [61]李金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健康促进政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2]刘丽群/赵琦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体系的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年03期;
    [63]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年05期;
    [64]原寿基.加入WTO对我国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挑战及应对策略探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5]卡志强.法国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概况[J].中国医院管理;1984年07期;
    [66]张虎林.日本厚生省改革组织机构[J].医院管理论坛;1984年02期;
    [67]淳于淼泠.日本保健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华医院0管理杂志2007(02);
    [68]殷文渊.影响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及领导力建设模式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