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经济安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On China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 作者:丁国声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国际政治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刘德斌
  • 学科代码:030206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04-01
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在这个大趋势下,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客观
    地认识经济全球化及由此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特别是从国情出发科
    学地制定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有效运用确保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策
    略,对于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并实现中国在世界上和平崛
    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外部或内部
    威胁和侵害。具体地讲,国家经济安全由金融市场安全、国内产业和进出
    口贸易市场安全、战略物资和能源安全、经济信息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的
    内容组成。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在其发展过程
    中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并不全是一片歌舞升平。其中既有以“亚洲四小龙”
    和“亚洲四小虎”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奇迹的发生,也有上世纪 80 年代拉
    美和南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巨额债务危机的经济困境中痛苦挣扎的
    十年。1997 年,横扫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带给一些国家的几乎是毁灭性的
    打击。客观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
    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中国加入 WTO 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是中国在更深层
    次上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性举措。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对中国国家
    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金融风险加大,债务风险加大,失业率
    上升以及民族工业在外部经济力冲击下的生存危机,同时还有中国人才大
    量流失的严重问题。 
     中国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主要优势是中国是
    一个大国,回旋余地较大;中国将长期保持劳动力廉价和供给充足的竞争
     41
    
    
    优势;在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企业积累了参与国际竞争的丰富经
    验;同时中国的政治稳定和中国政府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政策为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其劣势在于包括国有四大商业银
    行在内的国有大型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其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
    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职能的转变也相对缓慢;中国国家的金融
    体系不够健康,银行呆坏帐率过高,资本充足率过低;中国在防范经济风
    险特别是防范在对国际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的能力和人才准
    备不足。因此及时制定和完善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基本方
    略,它规定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总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发挥着协调
    国家整个经济政策选择、动员社会资本等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作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涉及国家经济
    安全问题时,各方面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世界各国都将
    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看成是“重中之重”,都制定了十分详细而具体的国家
    经济安全战略。 
    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应包括中国国家金融安全战略、国内产业安
    全战略、国家战略物资安全战略以及人才战略等主要部分。只有及时制定
    并有效实施保证中国经济安全的切实措施,中国经济才有可能在经济全球
    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ecomes historic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security stands out gradually and becomes the
    world’s focus. How to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especially how to lay down the China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stratagem on the basis of the situation of China, and how to
    efficiently ensure the strategy of the China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have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improve the Chinese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develop peacefully in the world.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refers to that there is no threaten and
    infraction from both exterior and interior 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profit. Concretely speak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security, the national industry, import & export trade market security, the
    strategic materials, energy sources’security, and the economic information net
    security constitute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hich puts on a false show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the process, is a two-edged swor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Not
    only are there “the Four Asian Dragons”and “the Four Asian Tigers ”which
    represent the Asian economic miracles, but also the ten years’pain struggle in
    the economic plight due to huge debt crisis in Latin America and South
    America’s developing countries, suffered in 80s last century. Also in the year
    of 1997, the sweeping Southeast Asian financial storm almost fatally destroyed
    some countries’economy. One of the tasks confronting us is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economic security 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in condi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43
    
    
    Joining WTO is one of Chinese landmarks of great historic significance
    and a strategic measure for China to more deeply merge into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eanwhile it also increas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including the high risks of finance and debt, the increase of unemployment
    rate, the existing crisis of Chinese national industry under the impact of
    exterior economic power, as well as the loss of talented persons.
     It has both merits and drawbacks for China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The main merits are: China, a country of great economic
    power, has a lot of latitude; China will keep the cost of labor force at a low
    level in a long time, which will provide enough competitive superiority; China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wenty years’reform and opening-up; meanwhile, China
    provides political guarantee for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with political stabilization and government’s actively and
    carefully pushing the cours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main
    drawbacks consist in: large-scaled SOEs, including the four main commercial
    banks, the unfinished reform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omparatively weak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China 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where the
    high rate of bad debts and low rate of capital sufficiency exist, needs
    improvement; China doesn’t own enough talented persons to avoid economic
    risks, especially the financial risks in the opening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Therefore, it’s quite necessary for China to draw up and make perfect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stratagem.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stratagem is a general plan, ensuring us to
    successfully achieve developing obj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ch
    formulates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objects and measures to
     44
    
    
    realize them, and has the functions of harmonizing the selection of whole
    economic policy, moving resources such as social capital, and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ultimate benefit of a
    country is to guarantee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引文
[1] 江水、宋红旭:“经济全球化时代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几点看法”,《经
     济改革与发展》1998 年第 8 期,第 12-16 页。
    [2] 人民网,2004 年 4 月 1 日
    [3] 雷达、于春海:《走近经济全球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7-10 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6 页。
    [5] [法]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6
     页。
    [6] [德]乌·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中国编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7 页
    [7] 郑振龙:《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95 页。
    [8] 同上,第 96-97 页。
    [9] 同上,第 97 页。
    [10] [英]戴维·赫尔德著,杨雪冬等译:《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 页。
    [11] 《马 拉喀 什 建立世 界贸易组织协定 》( 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
     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8 页。
    [12] 同注[7],第 1 页。
    [13] 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 页。
    [14] [美]汉斯·J·摩根索,徐昕等译:《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
     的斗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27 页。
    [15] 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
     度,具体计算公式为:一国或地区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36
    
    
    [16] 对外资本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国际收支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总
     额/国内生产总值。
    [17] 张碧琼:《经济全球化—风险与控制》,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93-95 页。
    [18] 苗迎春:《中国经济时报》,2004 年 3 月 15 日。
    [19] 《中国新闻网》,2003 年 7 月 25 日。
    [20] 《经济日报》,2004 年 3 月 19 日。
    [21] 张幼文、黄仁伟等著:《2004 年中国国际地位报告》,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 页。
    [22] 《经济观察报》,2002 年 11 月 26 日。
    [23] 《新青年 财富》,2003 年 6 月 12 日。
    [24] 《21 世纪经济报道》,2003 年 7 月 16 日。
    [25] 《经济月刊》,2003 年 4 月 18 日。
    [26] 石玉波:“中国的水资源利用”,《中国水利科技网》。按国际公认的
     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 1000 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
     水资源低于 500 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27] 金鑫:《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06 页。
    [28]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第 274 页。
    [29] 同注[25]。
    [30] 周凤起、周大地主编:《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59 页。
    [31] 朱兴珊:“战争考验 中国石油安全”,《经济月刊》2003 年 4 月 18 日。
     37
    
    
    参 考 文 献
    1、刘德斌:《当代国际关系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刘德斌:《美国世界战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3、王家福:《国际大战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4、[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 —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5、《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
     谈判结果法律文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6、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7、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8、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9、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 
    10、中国国际经济学会编:《经济全球化大潮与中国对策》,时事出版社
     2001 年版。 
    11、俞正梁:《大国战略研究》,中国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 
    12、郑振龙:《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8 年版。 
    13、雷达、于海春:《走近经济全球化》,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1 年版。 
    14、陈文鸿等:《东亚经济何处去:1997 年东亚金融风暴的回顾与展望》,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年版。 
    15、程超泽等:《第四次浪潮:资本金融全球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16、张碧琼:《经济全球化:风险与控制》,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 年版。 
    17、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年版。 
    18、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8
    
    
    年版。
    19、[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 1997 年版。
    20、[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新华出版社1997 年版。 
    21、《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Settlement of Disputes),《世
     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22、王家福:《世界六强国盛衰战略观》,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23、胡元锌、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
    24、雷家潇主编:《国家经济安全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25、[美]威廉·J·克林顿、小阿伯特·戈尔:《科学与国家利益》,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1999 年版。
    26、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与国家利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 
    27、[法]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三联书店 2001 年版。 
    28、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9、姜彦福主编:《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观察报告(1999~2000)》,经济
     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30、张春江、倪健民主编:《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金城出版社 1996 年版。 
    31、国家科技保密办公室:《科技保密法汇编》,沈阳出版社 1999 年版。 
    32、马维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33、[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34、[美]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 
    35、[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 2000 年版。
    36、张强:“生物技术的负面影响”,《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 年第 3 期。
     39
    
    
    37、孟国碧:“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是控制核心经济主权”,《理论探讨》2000
     年第 5 期。 
    38、唐贤光等:“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一个“治理社会”的来临?”,《世
     界经济与政治》2000 年第 1 期。 
    39、唐永胜:“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中国软科学》1998 年第 7 期。
    40、马维野:“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新国家安全观”,《当代世界与社会主
     义》2001 年第 6 期。 
    41、谢国忠:“中国企业为何缺乏全球竞争力”,《南方周末》,2002 年 3
     月 21 日。 
    42、曾建伟、张鹏:“跨国公司的群居关系”,《南方周末》,2001 年 11 月
     8 日。 
    43、“我国经济可望迈入世界前列”,《新华日报》,2002 年 4 月 10 日。 
    44、黄抗生:“现代化离我们有多远?”,《人民日报》,2001 年 4 月 30 日。 
    45、“我国发展成本与世界水平有大差距:办同样事情多花费 25%”,《新
     华日报》,2002 年 2 月 28 日。 
    46、萧灼基:“扩大内需潜力巨大——谈扩大内需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文汇报》,2002 年 3 月 11 日。 
    47、曾培炎:《关于 200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2 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次会议,2002 年 3 月 6 日。
    48、“中国创业投资存在 11 大问题”,《中国经营报》,2001 年7 月6 日。
    49.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eptember, 2002.
    50.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ountering Terrorism, making
     the Nation Safer: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untering
     terroris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