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元杂剧之公案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案剧,是指将司法案件作为剧情的一个有机部分的作品。在元杂剧公案剧中,“案件”往往只是可叙述的对象事实,并不一定是剧作真正要表达的主旨。因此,本文所论的“公案剧”涵括了元杂剧中有“公案因素”的各类剧作。
     元杂剧公案剧是公案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捩点。本文第二章着力描述公案剧所独具的风采,不仅描述公案剧相对唐宋公案小说所发生的变化,也试图描述公案小说到公案剧的嬗变轨迹并探寻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公案剧还可看作与制度性的官方法律文化相对的习惯性的民间法律文化的表现。因此,本文第三章通过对元杂剧公案剧的整体检视和文本细读,归纳出元杂剧的清官种类并分析其象征的司法功能及道德期待,以更好地理解民间社会的法律情感与法律意识。
     第四章主要通过一个具体的个案(《蝴蝶梦》)来透视复仇与正义、法与礼、据法与据礼的关系,以探析公案剧的法律意蕴。
Gongan drama, is a sort of works that regard judicial case as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plot .Among yuanzhaju drama, the " case" is just the object of the description, not the theme to be expressed. Therefore, Gongan drama includes all those have gongan factors in the thesis.
    Gongan drama in Yuan dynasty is the first peak in the development of gongan literature. The second part of thesis intends to describe the in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gongan drama, not only describe th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gongan literature, but also try to explore the reason of its variety.
    Gongan drama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law culture among common people in contrast to systematic one of authorities. The third part tries to point out the patterns of qingguan and analyze its symbolic and judicial function, detecting the law emotion of the folks and its law consciousness.
    Through a concrete individual case( << butterfly dream > ), the forth part is arranged to analyze the meaning of law by seeing through vengeance and justice, law and moral, according to law and according to moral.
引文
(明)臧懋循编:《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版
    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古本戏曲丛刊四集》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王季烈校:《孤本元明杂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影印版
    赵景深辑:《元人杂剧钩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版
    徐沁君校:《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1980年版
    吴白匋主编:《古代包公戏选》黄山书社1994年版
    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999版
    《元史》宋濂等 中华书局点校本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黄时鉴点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通制条格》黄时鉴点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元典章》中国书店1990年版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版
    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隋树森译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冯沅君:《古剧说汇》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严敦易:《元剧斟疑》中华书局1960年版
    严敦易:《元明清戏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修生:《元杂剧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李修生等编:《元杂剧论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郑传寅:《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郑传寅:《中国戏曲文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幺书仪:《元代文人心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幺书仪:《元代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商韬:《论元代杂剧》齐鲁书社1986年版
    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黄岩柏:《中国公案小说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孟犁野:《中国公案小说发展史》中国警官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79年版
    孙楷第:《沧州后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张国风:《公案小说漫谈》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
    邝健行、吴淑佃编选:《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选粹》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张国华、饶鑫贤:《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4年版
    徐忠明:《法学和文学之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布迪·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梁治平:《法意与人情》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吴海航:《元代法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培田:《中国古代法文化散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余宗其:《法律与文学的交叉地》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余宗其:《中国文学与中国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孔繁敏:《包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金良年:《酷刑与中国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郑振铎:《元代公案剧发生的的原因及其特质》文学1934年第3期
    李西成:《略论元杂剧中的公案剧》山西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李春祥:《元代包公戏与中国法文化》河北学刊1993年第3期
    佘大平:《照耀人心的双日——论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和“水浒戏”》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奚如谷:《法律与伦理:〈蝴蝶梦〉的分析》 本文系作者向1993年5月在台北举行的“第一届关汉卿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张如法:《包公现象的成因与故事叙事模式》河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涂秀虹:《包公戏与包公小说的关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段宝林:《关于包公的人类学思考》光明日报1999年5月6日
    吕小蓬:《古代小说中公案因素的文化探析》中国硕博论文库(电子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