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银行业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一方面,银行业市场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进而决定或影响着银行业的市场绩效;另一方面,银行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银行业产业组织。因此,中国银行业活力的增强和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银行业产业组织。本文在对银行业产业组织相关理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从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对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的产业组织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国外银行业产业组织演变的经验,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提出可行的政策选择。
     前言包括论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及其不足六个部分,着重说明了选择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作为论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研究现状。
     正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银行业产业组织相关理论。本章内容在对产业组织概念、理论渊源、主要流派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银行业产业组织的衡量方法,为后面的论文展开及分析提供了铺垫。
     第二章是国际银行业产业组织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章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银行业产业组织,全面把握其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并得出国际银行业产业组织的主流演变趋势,这包括:大型银行继续扮演着银行兼并特别是跨国兼并的主角;银行规模大型化与资产集中化潮流加剧行业垄断,深化竞争;广大的中小银行在严峻的挑战中积极寻求着自己的生存空间;银行业的混业化趋势日趋明显;各国的银行监管由分散的部门的分工日益走向跨部门的集中和统一。
     第三章是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进入与退出壁垒以及区域结构和空间分布诸方面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得出银行业市场结构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由传统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逐步向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过渡,并进一步剖析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和成因。本章是产业组织的重要内容,它揭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现状,为改善市场结构和优化产业组织提供重要借鉴。
     第四章是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的竞争行为:二是非价格的竞争行为。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市场行为表现在存贷利率浮动范围的扩大、商业银行之间的兼并收购、实施产品的差异化策略、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和从事综合化经营等方面。
     第五章是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绩效。从市场绩效看,2003年是中国银行业的分水岭,从长期的效率低下逐渐走向绩效的良好表现,从不良贷款的居高不下走向风险拨备的空前提高,从体系的脆弱走向行业的成熟,市场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国际地位获得显著提高。
     第六章是完善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的政策建议。这部分是文章的归宿和落脚点。研究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目的在于优化市场结构、引导市场行为和提高市场绩效,实现进一步完善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目标。在立足国内银行业实际,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得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至少包括:市场结构的垄断竞争和适度集中;市场行为的规范化、多元化和创新性;市场绩效的持续提高和富有竞争力。为了完善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我们需要做到深入调整市场结构、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和努力提高市场绩效,同时要继续加大银行业改革力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和加强金融监管。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 theory regards that:on the one hand,the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to some extent,determines and influences the market conduc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proceeds to the next step to determine and influence the banking market performance;on the other hand,the banking market conduct and market performance react on 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affect th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Therefore,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vitali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depends,to a large extent,on the reasonabl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is thesis will make a positive analysis on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orm the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conduct and market performance.Integrat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foreign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 evolution with reality of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this thesis will attempt to offer some reasonable possible policy op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troduction includes six parts: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s,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ideas,research methods,technology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Emphasis to explain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ion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as the topic,and the situation of research about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
     This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Ⅰ. This chapter is about the theory of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make clear the measure method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 base on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origin of theory and major schools of the industry organizations,to provide the foreshadowing for the following analysis.
     ChapterⅡ.This chapter is about the features and the tendency of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grasp their market structure,market conduct and market performance comprehensively , and make clear the mainstream evolution trend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 including : the large banks continue to play the major character of bank mergers,especially cross-border mergers;the large-scale trend and asset centralized of banks increase the trade monopoly and deepen competition;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anks actively challenge for the survival of their own;the mixing trend of banking industry becomes more evident;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every national bank turn to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cross-sector from decentr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increasingly.
     ChapterⅢ.Chinese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Make a positive analysis on the Chinese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share, market concentration ratio, barriers to entry and barriers to exit , economies of scale , region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o get a conclusion that the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in a transition period , from the traditional highly monopolistic market structure to monopolistic competitive market structure ,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s and causes of Chinese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on market performance,and etc.This chapter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it reveals the status of Chinese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improve market steucture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hapterⅣ. Chinese banking market conduct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market conduct has two aspects:The first is price competition;the second is non-price competition.During transition period,the Chinese banking market conduct reflect in expanding the floating range of deposit and loan interest rat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mong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actively engaged in integrated business operation.
     ChapterⅤ. Chinese banking market performanc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perspective from the market performance. 2003 was a turning point in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from the long-term inefficiency gradually become a good performance, from the high non-performing loans to an unprecedented increase of risk provision, from the vulnerable system to a mature industry,market competitiveness is greatly enhanced,international status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hapterⅥ.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This part is the ultimate goal and purpose of the article.The purpose of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s that optimization of market structure, guide market conduct and improve market performance, further improve th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Based on the domestic banking practice,and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our preliminary draw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including:the market structure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moderately concentrated; the standardization,diversity and innovation of market conduct,continued improvement and competition of market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we need to be further adjusted market structure,and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market conduct and efforts to improve market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continue to increase banking reform and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opening up and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ervision.
引文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植草益.产业组织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6]植草益.日本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证的前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7]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9]夏大慰.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新奥地利学派[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10期.
    [10]威廉·G·谢泼德,乔安娜·M·谢泼德.产业组织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2]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3]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4]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5]肯尼斯·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16]杨公仆,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7]罗清.日本金融的繁荣、危机与变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18]龚浩成,戴国强.200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R].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9]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2003中国金融发展报告[R].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0]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银行系.200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R].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1]巨荣良,王丙毅.现代产业经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2007[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3]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财经网络领袖和讯网.中国金融产业地图2007—200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4]菲利普·莫利纽克斯,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5]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金融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6]潘正彦.工行调价“躲猫猫”[N].国际金融报,2009年6月25日第1版.
    [27]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8]孙伯良.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9]苏存.日本经济金融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0]王洛林,孙新,张季风,刘瑞.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7)[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32]奥村洋彦.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改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3]姜瑶英.20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战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4]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的银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
    [35]铃木淑夫.日本的金融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
    [36]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日本主银行体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37]马红霞,严红波,陈革.美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8]沃尔特·亚当斯,詹姆斯·W·布罗克.美国产业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9]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美国的银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
    [40]宫少林.美国商业银行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41]哈威尔·E·杰克逊,小爱德华·L·西蒙斯.金融监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2]保罗·M·霍维慈.美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43]刘立群,连玉如.德国·欧盟·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4]张智勇.欧盟货币金融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5]维克托·摩根.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的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5]张之骧,严恒元.最新英国金融体系剖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46]李仁真.欧盟银行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7]陈国庆.英国金融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48]张健雄.荷兰的社会政治与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9]何广文.德国金融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50]查理士·恩诺克,约翰·格林.银行业的稳健与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51]李艳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J].贵州财经学院院报,2008年第5期.
    [52]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3]臧旭恒,徐向艺,杨惠馨.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4]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5]王述英.现代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56]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7]夏斌.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58]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9]李晓西.转轨经济笔记[C].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60]熊良俊.经济转轨中的金融问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61]于立,李平.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2]王稳.经济效率因素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3]威廉姆森.反托拉斯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4]江小涓.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对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与前景展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65]江小涓.体制转轨中的增长、绩效与产业组织变化—对中国若干行业的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66]吴晓灵.中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7]王广谦,郭田勇.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68]王继祖.美国的金融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69]鹿野嘉昭.日本的金融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70]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的银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
    [71]甘培根,林志琦.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72]雷蒙德·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3]托马斯·迈耶,詹姆斯·S·杜森贝.货币银行与经济[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
    [74]杨希天.中国金融通史(第六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75]黄鉴晖.中国银行业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76]宋士云.中国银行业[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77]萧灼基.2004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78]张亦春.中国金融改革沉思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79]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80]熊波,王志强.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81]景学成.国际金融发展与中国金融改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82]范云峰,张长建.银行营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3]武捷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84]黄铁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85]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86]魏革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87]陈耀先.中国的金融分析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88]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年鉴(1997—2008)[R].北京: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版,1998—2009.
    [89]毛林根.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90]鄂志寰.近期美国银行业并购特征、前景及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3期.
    [91]刘丽京.2003—2004年世界经济、国际金融运行态势及前景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92]雷雨林,杨雪.日本银行业的私人理财业务[J].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1期.
    [93]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94]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95]樊刚.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J].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96]王振山.银行规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研究[J].财贸经济,2000年第5期.
    [97]吴敬琏.论中国金融改革的迫切性[J].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12期.
    [98]谢玲芳,朱晓明.发展民营金融的迫切性与策略选择[J].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10期.
    [99]尤海明,李莎.金融制度变迁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J].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12期.
    [100]张兆杰,武永胜.2003年以来欧盟银行业的新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
    [101]杨宜,赵睿.2003年以来美国银行业的新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
    [102]康卫华.美国银行分支网络的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1期.
    [103]巴曙松,华中炜.开放推动中国金融业转型[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2期.
    [104]贺力平,范小航.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概述[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2期.
    [105]周小川.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J].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7期.
    [106]杨德勇.稳定与效率:中国金融业市场退出研究[J].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8期.
    [107]邵兴忠.中国银行业战略联盟路径探析[J].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9期.
    [108]贺力平.银行业国际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1—2期.
    [109]潘正彦.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比较[J].改革,2006年第2期.
    [110]白钦先,薛誉华.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演进[J].金融论坛,2001年第4期.
    [111]王红.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5年第51期.
    [112]赵紫剑.规模经济与银行业发展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第5期.
    [113]张亮,綦鲁明.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求索,2008年第6期.
    [114]张振勇.我国银行业产业组织优化的路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22卷第1期.
    [115]蔡丛露.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的现状与对策[J].亚太经济,2007年第5期.
    [116]杨凤春.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基于Panzar—Rosse模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17]柯健.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年第12期.
    [118]邱兆祥,粟勤.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研究综述[J].金融研究,2008年第8期.
    [119]徐忠,沈艳,王小康,沈明高.市场结构与我国银行业绩效:假说与检验[J].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20]胡莹,仲伟周.银行业市场结构与货币政策冲击——基于异质性银行的模型分析[J].经济评论,2010年第2期.
    [121]叶光.银行市场结构国外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122]宋玮,李植,王冬丽.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6期.
    [123]宋芳秀.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对利率改革成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
    [124]孙启伟,刘天威.跨区域发展战略对商业银行市场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
    [125]闵宗陶,闫章秀.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第12期.
    [126]曾江洪,樊娜娜.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5期.
    [127]王煜宇,温涛.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战略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9期.
    [128]张兴胜,胡婕.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的嬗变[J].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3期.
    [129]曹宝明,袁洪泉.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30]郑鸣,冯凯.外资银行进入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和产业组织方法[J].经济管理,2007年第7期.
    [131]杨艳琳,余晗.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产业组织分析——兼论我国银行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1期.
    [132]陈伟光,朱思佳.中国银行卡产业的价格行为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第3期.
    [133]鲍延磊.世界银行产业组织与发展趋势[J].新金融,2009年第11期.
    [134]刘勇.银行业产业组织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3期.
    [135]Adam·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New York:Random House,Modern Libray,1776).
    [136]Edward·H·Chamberlin,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8thed.(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137]Joe·S·Bain,Industrial Organization[M].New York, JohnWiley, 1959.
    [138]Stigler,ed.Business Concentration and Price Policy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39]Joe·S·Bain,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5).
    [140]Edward·S·Mason,Economic Concentration and the Monopoly Proble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7).
    [141]Scherer,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Skokie:IL:Rand McNally,1980 and 1911 editions by Houghton Mifflin).
    [142]Joan Robinson,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London:Macmilla,1933).
    [143]William·J·Baumol , John·C·Panzar , and Robert·D·Willig ,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an Diego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144]Willian·G·Shepherd,The Treatment of Market Power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5).
    [145]John·Sutton,Sunk Cost and Market Structure:Price Competition,Advertising,and the Evolution of Concentration (Cambridge:MIT Press,1991).
    [146]Scherer and Ross,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hapter 18,3rd ed.(Boston:Houghton Mifflin,1991).
    [147]William·G·Shepherd,“The Elements of Market Structur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4 (February 1972):pp.25-37.
    [148]Richard Schmalensee,“Do Markets Differ Muc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5 (June 1985):pp.341-351.
    [149]E·W·Eckard ,“A Note on the Profit-Concitration Relation,”Applied Economics 27(February 1955):pp.219-223.
    [150]Timothy·F·Bresnahan and P·C·Reiss ,“Entry and Copetition in Concenteated Market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 (October 1991) :pp.977-1009.
    [151]Leonard·W·Weiss,ed.Concentration and Price;Stephen·A·Rhoades,“Market Share as a Source of Market Power : Implications and Some Evidence,”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37(1985) :pp.343-363.
    [152]Walter Adams,ed.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Industry,9th ed.(New York:Macmillan,1994).
    [153]Larry·L·Duetsch,ed.Industry Studies (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1993).
    [154]George Symeonidis,The Effects of Conpetition:Cartel Policy and the Evilution of Strategy and Structure in British Industry (Cambridge,MA:MIT Press,2002).
    [155]Peter Johnson , ed . European Industries : Structure , Conduct and Performance (Aldershot,UK:Elger Publishing,1993).
    [156]Alfred·E·Kahn,Letting Go:Deregulating the Process of Deregulation (East Lansing:Michign State University,1998).
    [157]Paul·L·Jowkow,ed.Economic Regulation (Northampton,MA:Elgar,2000).
    [158]Kerry Cooper and Donald Fraser,Banking Deregulation and the New Competi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 (Cambridge,MA:Ballinger,1984).
    [159]Paul·L·Jowkow and Richard Schmalensee,Markets for Power (Cambridge,MA:MIT Press,1986).
    [160]Emmanuel·N·Roussakis,Commercial Banking in an Era of Deregulation (New York:Praeger,1984).
    [161]Anthony Saunders and Lawrence·J·White,Technology and th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Lexington,MA:Lexington Books,1986).
    ①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83—84页.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5页.
    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7页.
    ③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8页.
    ④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16页.
    ⑤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14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1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142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81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133页.
    ③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589页.
    ④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631页.
    ⑤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650页.
    ①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89页.
    ①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4页.
    ①夏大慰.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新奥地利学派[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10期.
    ②威廉·G·谢泼德,乔安娜·M·谢泼德.产业组织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28页.
    ①威廉·G·谢泼德,乔安娜·M·谢泼德.产业组织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278页.
    ①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①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①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58页.
    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1版,第122—123页.
    ①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572页.
    ①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42页.
    ②肯尼斯·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7月第1版,第363页.
    ①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885页.
    ①杨公仆,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56—157页.
    ①罗清.日本金融的繁荣、危机与变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12页.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网,《2007年中国行业年度报告系列之银行》。
    ①200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
    ②200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
    ①200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
    ①资料来源:平安银行。
    
    ①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金融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第3—62页.
    ②潘正彦.工行调价“躲猫猫”[N].国际金融报,2009年6月25日第1版.
    ①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网站。
    ①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①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77页.
    ①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银监会年报》。
    ①数据来自:《2008年中国银监会年度报告》。
    ①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银监会年度报告》。
    ①数据来自:《2008年中国银监会年度报告》。
    ①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银监会年度报告》。
    ①数据来自:《2008年中国银监会年度报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