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创造主体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处在世纪之交的人们都能强烈感受到正在向我们不断逼近的知识经济大潮的涌动。从哲学上看,这一新的经济的实质就是创新(创造的主要形式之一),关键就是包括创新主体在内的各种创造主体能否完成足够数量的合乎需要的创造活动。
     从人类思想史上看,创造、创造主体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题目。要想完全弄懂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牵扯到的分支问题实在太多、太复杂了。但是如果考虑到当代中国正在全力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话,我们又不得不尽可能地搞懂一些最急迫的、最基本的分支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创造主体的含义、实质;创造主体生成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创造主体的现代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于创造主体的含义、实质,本文认为,创造主体就是从事现实的创造活动的人,是非重复性地外化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建设主体。作者虽然不完全否认人们通常习惯于泛化创造主体的做法的某种合理性,但更倾向于认为应该从狭义的角度来谈论创造主体:至少到目前为止,真正现实的创造主体还只是人群中的少数;人人都是创造主体,还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理想和奋斗目标。
     关于创造主体生成的内在条件,本文认为创造主体是生成而非天生的,主体的创造需要、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合理搭配构成了现实的创造主体(精神)结构。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具体的创造主体(精神)结构这一总系统的创造需要、创造能力、创造意识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涵义及其在创造活动、创造主体(精神)结构中的主要作用。在着重探讨创造主体的精神结构的同时,作者还强调指出,创造主体的社会结构、自然结构也是创造主体生成所必不可少的内在条件。
     关于创造主体生成的外在条件,本文认为,创造主体的生成,除了要求主体必须具备内在条件外,它同时还有外部环境方面的要求。这种外部环境要求主要表现为对创造主体生成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需要等宏观环境因素和家庭、学校、职业环境、科研团体等微观环境因素的要求。两种外部环境的具体形成是同主体和社会的努力分不开的,要满足需要就必须重视对它们的不断建构和不断完善。作者就这种建构、完善还结合中外各国的重要教训、经验,提出了6条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并特别阐述了国家创新体系在创造主体生成环境的建构、完善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创造主体的现代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主要体现为创造主体的世界化和创造主体的个性化以及它们的统一。作者主张,现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创造,这个时代可以看作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创造时代的创造主体的世界化、个性化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在维护和促进创造主体的世界化、个性化的过程中,人们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避免一些错误的倾向。文章还特别提出,创造主体的世界化、个性化这两个方面在现实的创造活动中是可以得到统一的。
     为了更好地讨论以上这些最急迫、最基本的分支问题,应用由探讨这些问题而得到的一些规律性认识,本文还同时对相关的其他重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在有关创造主体的思想史考察方面,作者着重讨论了黑格尔、萨特、伽达默尔等人的主要的创造主体思想及其得失;在创造活动的过程性、规律性方面,重点论述了作者对一般创造活动过程的理解,提出了创造活动通常要遵循知识积累与超越积累相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比与不比相统一的三个规律的见解;在创造主体培养方面,作者详细考察和阐述了创造主体培养的根据、基本内容、两个基本阶段的主要特点;在论及当代中国创造主体时,作者主要依据前一章谈到的创造主体的现代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当代中国创造主体的现状、发展的趋势及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大胆阐述了自己的初步见解。
引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3卷,1993年版。
    崔自铎:《人之论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崔自铎:《认识论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崔自铎:《认识论研究》,求实出版社1986年版。
    夏甄陶:《认识论引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夏甄陶:《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齐振海:《认识论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陈中立等:《反映论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齐振海:《中国当代哲学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齐振海、袁贵仁主编:《哲学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袁贵仁主编:《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成中英:《知识与价值》,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
    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
    张世英:《天人之际》,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杨镜江:《文化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韩震:《重建理性主义信念》,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杨耕:《危机中的重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
    费勇主编:《诊断地球》,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
    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1988年版。
    弗洛姆:《人性的追求》,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年版。
    郭湛:《人活动的效率》,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李连科:《李连科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俞吾金:《寻找新的价值坐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俞吾金:《俞吾金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衣俊卿:《衣俊卿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韩庆祥:《哲学的现代形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李泽厚:《走我自己的路》,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朱德生:《西方哲学名著精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任平等:《悄悄的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吴晓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王永昌:《走向人的世界》,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
    杨适:《中西人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杨适:《中西人论及其比较》,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曾乐山:《中西哲学的融合》,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徐伟新等:《社会动力论》,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严春友:《精神之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谢龙主编:《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新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晓明主编:《人文精神寻思录》,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
    王若水:《为人道主义辩护》,三联书店1986年版。
    李燕:《文化释义》,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卢梭:《忏悔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韦伯:《学术生涯与政治生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巴金:《心理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梁漱溟:《梁漱溟自述》,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费孝通:《费孝通学术自述与反思》,三联书店1996年版。
    丁玲:《生活·创作·时代灵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陈俊涛:《文坛感应录》,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张伟:《“多余人”论纲》,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杨振宁:《杨振宁文集》,华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宁平治等主编:《杨振宁讲演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曾德风:《中国:谁来夺诺贝尔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胡敏中:《非理性:创造认识论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路永祥主编:《创新与未来》,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巴斯:《再创未来》,三联书店1997年版。
    赵永植:《重建人类社会》,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阿瑞提:《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鲁克:《创造心理学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韦特海:《创造性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海纳特:《创造力》,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
    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艾曼贝尔:《创造性社会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恩田彰:《创造性心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布尔廷斯基:《创造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奥尔森:《创造性思维的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版。
    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丰泽丰雄:《用脑与成功》,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
    岩田庆治:《创造人类学》,中国发明创造者基金会等编印于1985年。
    博世侠:《创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李伯聪:《人工论提纲——创造的哲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张弓长等:《创造思维心理机能的哲学阐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王天成:《创造思维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创造理论的精华》,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李维:《现代世界的预言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章韶华:《需要-创造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周义澄:《科学创造与直觉》,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温元凯:《创造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王树恩主编:《科学创造学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张汉如:《青年创造力开发》,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张汉如:《当代科学创造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庄寿强:《创造学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刘志光:《创造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尹星凡:《理性的创造与超越》,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阿宝:《创造心理》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
    金马:《创新智慧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谢嘉幸:《反熵·生命意志·创造》,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徐兴海:《司马迁的创造思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阎庆生:《鲁迅创作心理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范学德:《综合与创造》,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极盛:《科学心理学》,1986年版。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伯恩斯坦:《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西蒙:《人工科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蓝德曼:《哲学人类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张世英:《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
    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陈仲华、杨镜江主编:《精神生产概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版。
    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杨寿堪:《冲突与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杨寿堪:《西方十大哲学名著导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韩震:《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张雄:《历史转折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三联书店1994年版。
    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版。
    坎内尔:《贝聿铭传》,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三联书店1997年版。
    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周国平:《尼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莫里斯:《开放的自我》,上海译文出版社1965年版。
    胡克:《历史中的英雄》,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夏甄陶:《关于目的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陈筠泉、刘奔主编:《哲学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陈先达:《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陈先达:《陈先达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福柯:《权力的眼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许靖华:《古海荒漠》,三联书店1997年版。
    魏金声:《现代西方入学的激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杨德广:《论智能培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秦晓鹰等:《寻找精神家园》,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善峰:《梁漱溟社会改造构想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茨威格:《触摸人类的心灵》,阎嘉出版社1997年版。
    弗洛姆:《弗洛姆著作精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梅尔兹:《个性的改造》,红旗出版社1988年版。
    《关于人的学说的的哲学探讨》,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村元:《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胡海波:《正义的追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丘马克夫:《全球性问题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帕克:《个性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封祖盛等:《开放与封闭:中国传统社会价值取向及当前流变》,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冯钟璞等:《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罗素:《社会改造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康德:《康德文集》,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张士耿:《世界与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余英杰等编:《外国人生妙语大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丁伟志等:《中体西用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三联书店1997年版。
    赵剑英等:《哲学的力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赵光武主编:《走出自我中心困境》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丰子义、王东等:《主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沈冲、张绪文、向熙扬等:《领导主体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胡敏中:《创造认识论导论》,博士论文,写于1999年。
    柴尚金:《主体创造论》,博士论文,写于1995年。
    毛卫平:《社会认识论引论》,博士论文,写于1998年。
    Kim, John. C.S., The Art of Creative Critical Thinking,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3.
    Melorse, Linda, The 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Creative Process, Lanham, Md.: University of America, 1989.
    Boden, Margaret A., The Creative Mind. Myths and Mechanism, Londe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