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绩效与路径依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疆地处内陆,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一个农业资源大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寻求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绩效差的结构性原因和路径依赖,是把新疆农业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绩效与路径依赖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农业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市场营销、系统理论及经济计量分析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掌握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绩效与路径依赖的内在关系研究为主线,为提高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结构绩效及其稳定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建议。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即理论分析篇、现状分析篇和路径依赖分析篇。
     第一部分理论分析篇,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从理论上提出企业结构绩效的新概念和结构绩效五种类型及特征,提出了企业多维动态结构绩效模型,企业结构绩效动态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即企业结构绩效的创业期、递增期、稳定期和衰退期,论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绩效的环境路径依赖和内在路径依赖。
     第二部分是现状分析篇,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分析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现状与问题,并分别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情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结构绩效。依据路径依赖和突出关键性指标等原则,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设计,并按重要程度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了排序。从一级指标来看,按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政府和谐度、市场营销竞争力、创新管理能力、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市场结构、产出(财务)能力。
     第三部分是路径依赖分析篇。包括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从市场结构、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创新管理能力、市场营销竞争力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政府和谐度等五个关键路径,揭示了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企业家、市场营销竞争力、政府与企业结构绩效及其路径依赖的内在关系,提出促进产业集中、加强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建立基于企业家主导型结构绩效的运作模式、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等路径依赖对策,以及提高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绩效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Located in the inland, an economically lagged minority area, Xinjiang is known as an agricultural region. It is a major means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to develop agro produc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o seek to find the structural causes of their poor performance and path dependence is the key in the way of shifting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 advantages into the industrial and market ones. Therefore, it is practically and theoretical meaningful to explore in depths the above issues.
     The study, based on the entir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ed articles and journals at home and abroad, using the theories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the fields of financial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dustrial economics, marketing, system theory and econometric analysis, adopts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analyses,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fully learns th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alyzes the inner links between the enterpris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nd path dependence, and lastly recommends some relevant and practicable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The thesis contains three parts: theoretical analysis, present situations and path dependence
     The first part__theoretical analysis, includes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in which theoretically put forward the new concept of entrepris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ts five types and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present a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Structural Performance Model. This medel invides the dynamic change into four stages: entrepreneurship, improvement, stability and decline, discuss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inner path dependence.
     The second part is for the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apter 4 and 5. This part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faced by Xinjiang agro produc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furthermore their structural performance from profitability, asset quality, liability risk and operational increase. According to path dependence and highlighting the key points, the thesis sets up an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s different weights and arranges the order of Level 1 and 2 indicators by importance. For Level 1, the sequence is harmony degree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marketing competence, innovation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o product processing, market structure and output capacity.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path dependence, in Chapter Seven, Eight,Nine and Ten. From the above major paths, the part illustrates the inner links between the processing enterprises'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entrepreneurs, marketing competence, government, enterpris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nd their path dependence. And it put forwards the solution of strengtheni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process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an operational model based on entrepreneur leadership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nd an overall idea and policy of continually increasing their marketing competence.
引文
2 刘和旺.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经济评论》,2006,(12):64-68
    3 徐强.试论路径依赖与竞争优势.南京社会科学,2001,(9):20-24
    6 刘光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第一生产力.中外管理导报,2002,(5):46-48
    7 徐康宁、郭昕炜.企业能力理论评析.经济学动态,2001,(7):57-60
    8 曹兴、罗全华.企业知识状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理论解析.中国软科学,2005,(11):124-129
    9 贾生华、邬爱其.企业成长的知识结构模型及启示.科研管理.2003,(3):83-88
    10 胡汝银.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竞争性企业?.东方企业家,2002,(10):22-25
    11 资料来源:新疆农产品加工局,《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分析》,2007年6月
    12 资料来源:新疆农产品加工局,《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分析》,2007年6月
    13 资料来源:新疆农产品加工局,《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分析》,2007年6月
    14 资料来源:新疆农产品加工局,《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分析》,2007年6月
    15 王纳.新疆番茄产业资本营运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1,P24-28
    16 黄冠华.新疆番茄加工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6,P37-45
    17 郑海航.中国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P10-33
    21 苏尼尔·古普塔.唐纳德·R·莱曼.关键价值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P2
    22 苏尼尔·古普塔.唐纳德·R·莱曼.关键价值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P28
    23 齐璇.品牌的责任.世界标准信息,2006,(1):P18-23
    [1]黄津孚、庞连东.企业发展潜力.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王咏梅.品牌战略与企业成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中国产业地图编委员、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冲国产业地图(2006-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魏后凯.市场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5]西岳、王正哲、单文.发现自己的销售优势.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6]李光斗.品牌竞争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杨保军.竞争营销分析、策略、执行.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8]阿比·戈巴戴安、尼克拉斯·奥里甘等.战略与业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9]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马洁.构建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11]严清华等.路径依赖、管理哲理与第三种调节方式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2]刘晏良.棉花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3]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调查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4]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5]于俊秋.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6]陈灿.关系治理与绩效:中国家族企业治理行为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7]周新生等.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及应用.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8]孙天琦.产业组织结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9]王少豪.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0]加利·阿什瓦斯、保罗·詹姆斯.基于价值的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1]王伟、麦强盛.企业成本控制.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2]万解秋、徐锦荣等.企业价值提升与财务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3]银国宏.中国资本市场与产业绩效关系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4]宋岭.借鉴与思考: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
    [25]王俊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6]史忠良.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7]潘开灵、白烈湖.协同管理及其应用.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8]武义清、贾雨文.经济系统运行效能研究:经济运行的势分析方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9]聂正安、谷汉文等.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中国路径.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0]丁志铭、丁晓钦等.大企业战略选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1]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2]唐要家.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市场绩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3]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公司价值评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4]黄卫伟、李春瑜.管理模式.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5]迈克尔·德·卡雷西尔弗.价值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6]杨青.公司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7]中国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研究.广州:农业经济技术文集编辑部,1987
    [38]尹凌青.战略绩效考核.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9]侯玉莲、王迎军.战略弹性的内涵构成与增强途径.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40]吴一丁、毛克贞.新疆区域经济实证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1]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2]王晋斌.结构交易与绩效:中国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3]卢福财、胡大立.产业集群与网络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4]芮明杰、郭玉林等.智力资本收益分配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5]刘兴国.球队型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6]科鲁夫等.价值的源泉.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7]坦普勒.管理法则.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8]戴克斯特·邓飞、朱蒂·贝凡尼斯等.持续公司:21世纪企业的挑战.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9]约翰·布里金肖.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0]厄尔·穆曼、托乌斯·艾伦等.精益企业价值.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1]伊恩·赫斯特.价值评估:为股东价值进行投资评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2]安翰鲁·布莱克、菲利普·赖特等.追寻股东价值.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3]李秦喜.产权、代理成本和企业绩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4]夏冬.企业治理与企业创新相互关系的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5]戴维·弗里克曼、雅各布·托勒瑞德.公司价值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6]伍中信.企业财务控制和评价:基于人本与成本理念的创新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7]奥克兰多.卓越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8]罗宾.企业战略理财营销成功案例.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59]宗文龙、徐进等.如何用财务杠杆撬动销售业绩.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0]包晓闻、刘昆山.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1]宇田川胜、橘川五郎等.竞争力:日本企业间竞争的启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2]薄西迪.赢在成长力:企业持续成长的原动力.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4]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转型期间中国企业间信任关系及结构重组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5]郑海航.企业组织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6]张宁俊.服务管理:基于质量与能力的竞争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7]罗必良等.农业产业组织:演进、比较与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8]维洛尼克·安布罗西尼.隐性资源: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9]卢强、朱英资.创建竞争优势.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70]安德鲁·考克斯、克里斯·郎斯代尔等.商业关系赢得竞争优势.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71]许基南.品牌竞争力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72]卢馨.构建竞争优势.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73]林坚、陈志钢、傅新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74]许激.效率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75]王凯等.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6]米歇尔等.战略型企业家:创建一种新的智力模式.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77]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8]韩俊.中国农村政策调查报告.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
    [79]马璐.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80]郑海航.中国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81]刘冰.权力变革:企业领导人更替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82]王西麟.在矛盾中长大:企业成长的新视角.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83]夏天.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84]乔治·弗里德洛布等.企业绩效测评精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5]刘大可.出资者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6]支树平.转型时期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7]于立等.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8]曾驭然.企业家社会关系对创新和绩效的影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89]张炳发.企业知识资本投资绩效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90]奥尔韦.使平衡计分卡发挥效用:平衡战略与控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1]王化成、刘俊勇等.企业业绩评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2]詹姆斯·赫斯克特、小厄尔·萨塞等.价值利润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93]詹姆斯·赫斯克特、小厄·萨塞等.服务利润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94]苏琦、李新春.公司治理、企业绩效与经济增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95]向显湖、彭韶兵等.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96]李东红.制度变迁:中国企业成长透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7]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98]李双杰.企业绩效评估与效率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9]张秀萍.供应链竞争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0]夏英、牛若峰.中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与模式比较.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10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02]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03]徐旭初.中国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04]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刘仲康等.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2007年.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105]奥古斯托·澡佩兹-克拉罗斯等.全球竞争力报告(2005-2006).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06]琼·玛格丽塔等.价值链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7]谢洪明、罗惠玲等.学习、创新与核心能力:机制和路径.经济研究,2007,(2):59-69
    [108]林泽炎、刘理晖.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胜任特征的探索性研究.管理世界,2007,(1):98-104
    [109]刘志坚产业集中及其绩效.管理世界,2007,(3):164
    [110]胡珑瑛、蒋樟生.产业集聚的分析研究.管理世界,2007,(3):166
    [111]陈菲琼、范良聪.基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联盟稳定性分析.管理世界,2007,(7):102-109
    [112]陈勇、李小平.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工业经济转型.管理世界,2007,(6):56-62
    [113]张杰、刘志彪等.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管理世界,2007,(6):64-74
    [114]李宝库.消费者信息、中间商行为与制造商渠道的管理效率.管理世界,2007,(6):94-102
    [115]薛伟.关于发展我国物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管理世界,2004,(3):139-140
    [116]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管理世界,2004,(4):82-91
    [117]胡援成.中业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管理世界,2004,(4):149-150
    [118]王海忠、赵平.基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的市场细分研究.管理世界,2004,(5):88-96
    [119]李蓝波.职业经理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选择.管理世界,2004,(5):143-144
    [120]朱德武、陈培根.品牌延伸需要彻底的观念更新.管理世界,2004,(5):147-148
    [121]宋泓、柴瑜等.市场开放、企业学习及适应能力和产业成长模式转型.管理世界,2004,(8):61-74
    [122]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管理世界,2004,(8):8-17
    [123]姚慧琴.试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促动与企业发展.管理世界,2004,(8):133-134
    [124]范明、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自组织研究.管理世界,2004,(10)107-113
    [125]苏年清.市场转型时期经理人工作特征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4,(10):138-140
    [126]赵果庆.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不集聚中国西部?.管理世界,2004,(11):39-45
    [127]陈志广.是垄断还是效率.管理世界,2004,(12):60-66
    [128]温铁军.解构现代化.管理世界,2005,(1):77-82
    [129]曹家谋.以名牌产品为依托创建国际主流产业.管理世界,2005,(1):154-155
    [130]李修林.体验营销与品牌塑造.管理世界,2005(1):156-157
    [131]谭劲松.刘炳奇等.企业合并: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利益博弈.管理世界,2005(2):118-132
    [132]范明.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嬗变.管理世界,2005,(3):159-160
    [133]王性玉、张征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博弈研究.管理世界,2005,(4):149-150
    [134]王宏起.企业综合优势理论研究.管理世界,2005,(4):151-152
    [135]徐国华、杨东涛.制造企业的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柔性战略与公司绩效.管理世界,2005(5):111-116
    [136]白云霞、王亚军等.业绩低于阈值公司的盈余管理.管理世界,2005,(5):135-143
    [137]秦志华、蒋韶华等.产权变革与企业效益.管理世界,2005,(6):115-121
    [138]陈彦斌.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何者更为重要.管理世界,2005,(7):16-21
    [139]郑风田、程郁.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管理世界,2005,(7):64-73
    [140]梁小威、廖建桥等.基于工作嵌入员工组织绩效--自愿离职研究模型的拓展与检验.管理世界,2005,(7):106-115
    [141]王霄、胡军.社会资本结构与中小企业创新.管理世界,2005,(7):116-122
    [142]王满仓、白永秀等.西部金融体系发展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5,(7):154-155
    [143]张茉楠、李汉铃.基于资源禀赋的企业家机会识别之框架分析.管理世界,2005,(7):158-159
    [144]杜胜利、翟艳玲.总经理年度报酬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5,(8):114-120
    [145]张纯.企业价值管理与财务预测技术选择.管理世界,2005,(8):160-161
    [146]薛云奎、齐大庆等.中国企业战略执行现状及执行力决定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5,(9):88-98
    [147]武志伟、茅宁等.企业间合作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5,(9):98-106
    [148]姜华.论发展现代物流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管理世界,2005,(9):152-153
    [149]朱火弟.基于企业再造的人力资源管理定位.管理世界,2005,(9):158-159
    [150]孙小兰.西部走出资金困境的思考.管理世界,2005,(10):153-154
    [151]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管理世界,2005,(11):158-159
    [152]李涛、周开国等.企业增长的决定因素--中国经验.管理世界,2005,(12):116-122
    [153]黄季焜、杨军.中国经济崛起与中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经济发展.管理世界,2006,(1):67-74
    [154]王海忠、于春玲等.品牌资产的消费者模式与产品市场产出模式的关系.管理世界,2006,(1):106-119
    [155]陈信元、黄俊.政府管制与企业垂直整合--刘永行“炼铅”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06,(2):134-138
    [156]杨德勇.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战略管理研究.管理世界,2006,(2):150-151
    [157]陈德俊、赵曙明.高参与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性的影响.管理世界,2006,(3):86-93
    [158]陈志斌.现代企业战略现金流管理的三维均衡.管理世界,2006,(3):144-145
    [159]赵建辉.学习: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本源.管理世界,2006,(3):148-149
    [160]谢小云、王重呜.自我评价绩效的因果模型与动态属性.管理世界,2006,(4):97-105
    [161]蒋廉雄、卢泰宏.形象创造价值吗?.管理世界,2006,(4):106-114
    [162]冯飞、张永生等.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管理世界,2006,(4):130-139
    [163]张文兵.国内需求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管理世界,2006,(4):146-147
    [164]李闽熔.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管理世界,2006,(5):52-61
    [165]毛蕴诗、汪建成.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研究.管理世界,2006,(5):114-120
    [166]程东金、李军.企业管理职能的整合.管理世界,2006,(5):156-157
    [167]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学习:现状、问题及其对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影响.管理世界,2006,(6):92-100
    [168]韩顺平、王永贵.市场营销能力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06,(6):153-154
    [169]庄永贵、周南等.国货意识、品牌特性与消费者本土品牌偏好.管理世界,2006,(7):85-94
    [170]蒋璟萍.企业品牌战略中的文化因素及作用机制.管理世界,2006,(7):149-150
    [171]毛日昇.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6,(8):65-75
    [172]王海燕.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的选择逻辑.管理世界,2006,(9):94-100
    [173]李大兵、孟凡博.农业企业绩效管理的逻辑构架.农业经济,2006,(3):74-75
    [174]谭燕、王胥覃等.行业协会治理:组织目标、组织效率与控制权博弈.管理世界,2006,(10):27-38
    [175]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管理世界,2006,(10):57-67
    [176]张铁男、程广仁.战略视角下的企业进化能力研究.管理世界,2006,(10):160-161
    [177]张新民、王秀丽.以透视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管理世界,2006,(11):166-167
    [178]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企业经营环境及改革热点的判断、评价和建议.管理世界,2006,(12):88-103
    [179]朱未萍.中小企业规制建设及政策思路.管理世界,2006,(12):168-169
    [180]祝小宁、华燕玲.建立合理的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思考.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36-39
    [181]潘和平.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1):24-27
    [182]肖翔、权忠光.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国软科学,2004,(10):85
    [183]冯必容.基于价值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估体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20-21
    [184]汪源浩、潘和平.企业绩效非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初探.华东经济管理,2006,(2):136-139
    [185]彭克强、蔡运强.浅论绩效评估系统设计.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5):131-132
    [186]王铁宁、迟玉强.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初探.研究与探索,2004,(27):83-85
    [187]杜稳灵、赵洁琼等.基于行业性企业结构调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企业经济,2006,(7):111-113
    [188]李刚、程国平.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6,(12):46-48
    [189]姜建强.创新的合约选择与企业家精神.经济学,2005,(10):101-114
    [190]贺小刚、李新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10):101-110
    [191]李新春、苏琦等.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经济研究,2006,(2):57-67
    [192]马新建.关于企业家资源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中国软科学,2005,(3):77-68
    [193]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跨入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4,(3):15-33
    [194]赵鲁光.转型时期企业集团的形式组织结构与绩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132-136
    [195]王强.当代企业失败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2,(1):84-87
    [196]任运河.山东省绿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119-122
    [197]王海燕.质量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模式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6,(4):116-121
    [198]张治栋、韩康.模块化:系统结构与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6,(3):92-99
    [199]戴丽萍、戴建宏.企业成长的基本战略.管理研究,2005,(5)5-6
    [200]邬爱其、贾生华.产业演进与企业成长模式适应性调整.外国经济管理,2003,(4):15-20
    [201]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10):5-14
    [202]郭冠清.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10):91-97
    [203]郭惠玲.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走向.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1):30-33
    [204]毛梅.我国农产品营销研究述评.商场现代化,2007,(6):3-5
    [205]鲍敦全.国际化竞争与我国民族地区工业化.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
    [206]邓莉.我国农产品贸易的SWOT分析与营销战略选择.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8-53
    [207]陶永红.新疆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初探.新疆经济管理,2000,(4):18-20
    [208]查金祥、黎东升.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3):72-74
    [209]鄢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探析.农村经济,2006,(10):82-84
    [210]李春成、李崇光.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7-31
    [211]陈绍慧.农产品物流及其保障平台建设.农产品加工,2006,(3):10-11
    [212]李晓锦、范秀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规制及共专业化发展.农业经济问题,2006,(8):43-46
    [213]朱艳.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障碍及对策.经济纵横,2006,(5):16-18
    [214]润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重点及发展目标.农产品加工,2006,(11),56-57
    [215]吴应宇、路云.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软科学,2003,(9)88-91
    [216]武永红、范秀成.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竞争力整合模型探析.中国软科学,2004,(11):86-92
    [217]金碚、李钢.企业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经济学动态,2006,(10):37-42
    [218]吴先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本质.中外管理导报,2002,(6):41-42
    [219]吴添祖、邹钢.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中国软科学,2001,(8):66-69
    [220]陈坤、李平.管理能力:中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国软科学,2001,(5):57-60
    [221]张华胜、陈良猷.基于西部企业核心能力的西部开发战略.中国软科学,2001,(5):100-104
    [222]谢守祥、沈正舜.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21-22
    [223]张景安.关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战略思考.中国软科学,2004,(9):79-84
    [224]中国社科院民营企业竞争力课题组.中国民营企业品牌及其竞争力的分析.经济学动态,2006,(5):52-57
    [225]赖长林.供应链:企业竞争力载体.管理科学,2006,(2):41-43
    [226]段军义.我国将加大向海外促销农产品的力度.农产品加工,2006,(3):4
    [227]邬文兵.构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新格局.农产品加工,2006,(2):8-9
    [228]吴章荣.加快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农产品加工,2004,(4)8-9
    [229]尹晓雁.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产品加工,2006,(5):10-11
    [230]周应恒、王图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2006,(5):101-103
    [231]王栓乾、黄俊、王海燕.中亚市场上的中国企业.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8):15-20
    [232]李睿.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2006,(5):22-23
    [233]曹国宁.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来源.经济学动态,2006,(6):69-72
    [234]徐康宁.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经济学动态,2003,(3):70-74
    [235]赵文红、李恒.关于企业家机会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4,(5):95-97
    [236]梁洪学.对企业家内涵的批评性分析.经济学动态,2004,(7):87-90
    [237]邹国庆、于桂兰.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4,(8):104-107
    [238]赵降英.路径依赖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演进路径探析.经济学动态,2003,(9):35-37
    [239]麦启锐、贺龙德.集群理论与竞争优势.管理评论,2004,(2):30-36
    [240]赵振全、耿玉新.价值增加法在中国公司投资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当代经济研究,2005,(4):43-47
    [241]刘静.企业集团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探析.生产力研究,2005,(12):224-225
    [242]王福胜、王欣、刘仕煜.价值链优化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10):1797-1800.转1805
    [243]王忠.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5-37
    [244]司林胜.企业绿色营销系统的构建与绩效评价.系统工程,2003,(4):38-42
    [245]王一农、陈婉青.企业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集成研究.四川会计,2003,(10):3-5
    [246]程大友.构建企业动态绩效评价系统.统计与决策,2004,(10):71-72
    [247]张婧.西方市场导向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12):23-26
    [248]何伦志、王德全.西部大开发与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5
    [249]宋冬英.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探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1-54
    [250]汤一溉、张平、莫三正.新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问题与对策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6-12
    [251]崔光莲、郑石桥、吕君奎.新疆主要工业产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2):17-21
    [252]刘维忠.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农村经济,2004,(9):46-47
    [253]刘芸.如何实现员工满意与企业绩效的“双赢”.经济师,2004,(11):163-164
    [254]韩翼、廖建桥.任务绩效和非任务绩效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述评.管理评论,2006,(10):41-47
    [255]吴建南、郭雯菁.绩效目标实现的因果分析:平衡计分卡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管理评论,2004,(6):22-27
    [256]闫森、杜纲.企业执行绩效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58
    [257]丁君风、田建芳.企业绩效评价主体与方法的演进.现代经济探讨,2005,(11):64-67
    [258]吴伟伟、于渤、朱彬.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TLC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6,(14):579-583
    [259]郝臣.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与企业绩效.上海经济研究,2006,(11):15-22
    [260]何文.绩效管理难题的解析策略.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7):56-57
    [261]王国顺、胡莎.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系统工程,2006,(12):80-83
    [262]曹建安、任海云.企业业绩评价的非财务指标设置管见.财会月刊,2004,(8):24-25
    [263]孙慧玲.关于企业绩效与产权、竞争、管理的探讨.商业研究,2006,(6):72-73
    [264]李俊江、潘龙.俄罗斯私有化改革的制度环境与转轨经济中的企业绩效.国际经济研究,2003,(4):86-91
    [265]赵张云、王毅捷.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6,(21):5693-5695
    [266]鲍敦全.经济学前沿问题.新疆社科论坛,2004,(1):8-9
    [267]梁维凯.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和对策.中国培训,2004,(6):36-37
    [268]陈长英.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经济研究参考,2004,(93):38-40
    [269]乔·麦克米兰、查里斯托弗·乌德拉夫.企业家在经济转型中的中心作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16):88-98
    [270]吴志成.作为战略群体的企业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99-101
    [271]李刚.公司绩效与经理补偿.工业技术经济.2004,(6):123-136
    [272]孟鹰、余来文.企业家品牌的作用及其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商业现代化,2006,(10):120-121
    [273]王锦华.创新型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管理.人才开发,2003,(12):32-34
    [274]田银华、龙翠红.论产权安排.竞争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管理科学,2005,(5):32-33
    [275]王彬、刘维忠.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与对策研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6):53-54
    [276]任荣、邓荣霖.中小企业融资(组合)策略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5,(9):29-31
    [277]张旸、张旭、董大海.基于企业文化的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12):103-109
    [278]陈阿兴、范福锋.总裁生命周期理论衍生及其启示.财贸研究,2003,(6):71-76
    [279]张焱、瞿卫菁.基于经营绩效评价表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南开管理评论,2002,(1):37-42
    [280]陈劲、朱学彦.学术型创业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4):124-129
    [281]贺秋硕、余敬.浅析系统动力学在企业家确定报酬中的应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0):103-105
    [282]刘彦平.试论“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1):37-42
    [283]贾晓菁、杨剑.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经济师,2005,(11):150-151
    [284]徐金发、张兵.影响总经理继任的五大因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46-50
    [285]托马斯·海贝勒.转型社会中的企业家及其角色定位.制度经济学,2001,(3):36-48
    [286]邓学军、夏洪胜.企业家传奇、制度资本与竞争优势铸造:分析框架与例证.管理评论,2006,(11):48-53
    [287]孙早、刘庆岩.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的绩效表现.南开经济研究,2006,(2):92-104
    [288]王鲁捷、钟磊.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研究.江海学刊,2004,(4):58-64
    [289]马君、文庆能.企业家才能生成机制探析.经济论坛,2004,(23):41-47
    [290]李江浪、李星、邓金锁.经营者绩效考核的有效工具:企业绩效.企业经济,2005,(6):65-66
    [291]张冬梅.经营者人力资本:企业治理中的一个核心资本.商业研究,2006,(13):7-11
    [292]黄蓉、黄伟麟.对经营者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一点看法.特区经济,2006,(8):224-225
    [293]左元斌.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研究.企业经济,2006,(6):62-64
    [294]朱文琦.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发展与现状综述.商业现代化,2006,(10):93-94
    [295]曹坤.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4):106-111
    [296]张晓明、何莹.略探企业“超额利润增长率”绩效评价方法.财会月刊,2003,(2):30-31
    [297]钱士茹、凌飞.企业家角色定位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中国软科学,2007,(3):106-109
    [298]范柏乃、袁安府.企业家报酬研究.企业经济,2003,(5):46-47
    [299]石金涛、冯羡诗、王莉.管理技能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4):127-129
    [300]李贞芳.产权激励企业家供给的一个案例分析.理论月刊,2004,(2):145-147
    [301]皮成功.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解析.汽车工业研究,2006,(9):26-29
    [302]王新安.企业竞争优势的产业组织来源.当代经济科学,2005,(1):94-98
    [303]孙莲.企业战略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6,(1):97-99
    [304]陈筠.集中、效率与绩效.厦门科技,2004,(6):48-51
    [305]朱相宇.企业生命周期视野中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商业时代,2006,(29):45
    [306]包菊芳.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研究.轻工标准与质量,2007,(2):29-31
    [307]孙君茂.我国食物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发展途径.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3):7-10
    [308]梅方权、食品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农产品加工,2006,(2):4-5
    [309]田世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对策措施.中国农业信息,2006,(2):6-7
    [310]魏秀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福建农业科技,2005,(5):3-4
    [311]郭天宇、李健.构建我国农产品加工安全体系.轻工标准与质量,2007,(4):35-36
    [312]郑冬梅.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6,(11):23-26
    [313]宁昌会.农产品品牌识别系统及品牌组合战略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8):59-61
    [314]胡定寰.Fed Gale、Thomas Reardon.试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新模式.农业经济问题,2006,(1):P36-39
    [315]贾生华、邬爱其.转轨时期企业成长的路径演化与绩效比较.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3):12-18
    [316]王海燕.质量竞争战略与企业绩效模式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6,(4):116-121
    [317]温素彬.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财会月刊,2007,(2):35-37
    [318]王春丽、曹建安、张禾.企业绩效的层次性与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148-151
    [319]周春梅、张笑.战略思想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5,(6):21-22
    [320]阎化海、刘新民.企业创新的三维因素及与绩效的关系.企业活力,2004,(12):64-65
    [321]林健、李焕荣.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网络.中国软科学,2003,(12):68-72
    [322]张翠华、杨佰强.供应链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7):79-82
    [323]李飞、汪旭晖.零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6):129-137
    [324]弋亚群、李坦、刘盖.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及其对战略变化影响的理论框架.管理评论,2006,(10):30-34
    [325]李永刚.企业衍生与经济演化.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123-125
    [326]林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86-90
    [327]皮建才.企业理论的进展:交易成本与自生能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130-137
    [328]林本初、冯莹.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1,(3):56-57
    [329]韩太祥.企业成长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5):82-86
    [330]徐康京、郭昕炜.企业能力理论评桥.经济学动态,2001,(7)57-60
    [331]胡浩、刘丽.中国饲料加工业产业组织分析.饲料研究,2006,(6):51-54
    [332]黄晓波、冯浩.农业类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10):67-71
    [333]尹志超.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广东经济管理学报,2006,(6):53-59
    [334]蒋淑玲.产权、契约与经济绩效.湖湘论坛,2005,(1):95-96
    [335]匡小明.我国农业市场结构的最佳选择及调整方向.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1):114-117
    [336]史金善.当今美日欧农民合作社评述与借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5
    [337]张树义、雷星晖、李晓龙.从网络战略联盟到战略联盟网络:企业战略联盟的演进路径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管理评论,2006,(8):33-39
    [338]周勤.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评介.经济学动态,2002,(1):79-83
    [339]杨智、刘新燕.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一个基于中介效应的整合模型.中国软科学,2006,(1):88-100
    [340]何新明.营销价值观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兼论企业所有制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6,(8):117-124
    [341]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3):94-103
    [342]刘洪、周玲.公司成长的复杂性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11):97-104
    [343]赵红、陈绍愿、陈荣秋.企业群落演替过程与企业生态对策选择及其优势度比较研究.管理评论,2004,(8):12-17
    [344]吴正刚、韩玉启、周业铮.能力型企业组织的生命周期模型研究.管理评论,2003,(10):11-14
    [345]宝贡敏.转型时期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进化与企业成长战略演变.中国软科学,2004,(12):76-82
    [346]张文松.战略和能力的耦合:企业战略能力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7):122-127
    [347]曹兴.罗会华.企业知识状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理论解析.中国软科学,2005,(11):124-129
    [348]胡汝银.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竞争性企业?.东方企业家,2002,(10):22-25
    [349]吴价宝.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中国软科学,2003,(11):65-70
    [350]赵骅、李德玉、陈晓慧.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动态模型.中国软科学,2004,(1):85-87
    [351]李崇光、孙剑.加入WTO后我国农业企业营销问题与对策.管理评论,2003,(7):37-40
    [352]王宗军、夏天、肖德云.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经营者评价模式研究.管理评论,2005,(4):16-20
    [353]赵平、裘晓东.品牌价值评估法.中外管理导报,2002,(5):44-45
    [354]华蕊.浅谈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商业研究,2005,(3):48-49
    [355]张蓉蓉.谈中西部地区市场机制的绩效评估与完善对策.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5-39
    [356]王勇、许庆瑞.以战略为中心的业绩评价理论框架研究.科研管理,2001,(5):128-135
    [357]何映霞.公司绩效评价的相关问题探讨.社会科学论坛,2005,(9):101-103
    [358]郭晓薇、杨力.当前企业绩效评估的误区及反思.企业纵横,2004,(2):36-39
    [359]郑怀青.企业绩效评价浅议.财会研究,2006,(1):60-62
    [360]刘兴.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几个误区.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6-117
    [361]李英军.现代企业绩效评估的探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13
    [362]钟朋荣.检讨中国企业制度.管理科学,2007,(1):44-48
    [363]曹和平、林卫斌.企业与市场关系新释:产业链与市场构造.经济学动态,2004,(10):13-18
    [364]杨刚.企业再造:阻力与对策.中外管理导报,2001,(12):57-58
    [365]张婧.市场导向和企业绩效的因果关系研究.管理评论,2005,(1):41-45
    [366]张维迎.品牌价值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中外管理导报,2002,(6):11~13
    [367]张悦玫、栾庆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实施框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2):86-90
    [368]宋洪雷、姜峰.企业绩效考核如何与战略接轨.管理科学,2007,(3):44-45
    [369]李翔.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及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6
    [370]赵新华.企业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371]彭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基于转型经济背景的分析:[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6
    [372]黄冠华.新疆番茄加工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06
    [373]温素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374]曾丁文.农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375]曾峻.企业绩效评价中的非财务指标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04
    [376]李华.新疆乳业营销策略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6
    [377]Ying Chu Ng and Noel Y.M.Siu.Training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n transition:evidence from China,Int.J.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5:4 June/15:5 August 2004 878-894
    [378]Johan Willner and David Parker.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and Private Enterprise under Conditions of Active and Passive Ownership and Competition and Monopoly,Journal Of Economics Vol.90(2007),No 3,pp.221-253
    [379]Rajah Rasiah.Government-Business Coordination and Small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n the Machine Tools Sector in Malaysia,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8:177-195,2002.2002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380]Adrian Payne Sue Holt and Pennie Frow.Relationship Value Management: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Employee Customer and Shareholder Value and Eterprise Performance Models,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1,17,785-817.
    [381]Iryna Akimova and Gerhard Schwodiauer.Ownership 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Empirical Results for Ukraine,IAER:February 2004,Vo1.10,No.1,28-4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