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指出要增强危机意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年,中央党校遴选的校级重点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与实践”项目组成立,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展开,我于2012年11月前完成了《关于“两型社会”建设难点的研究》,为本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是上述课题的后续研究,是“两型社会”难点研究的解决方案设计。随着2012年十八大召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将“两型社会”的体制机制建设提到了生态文明制度的高度。无独有偶,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斯和沙普利两人的学术成就使我得到启迪。他们创造性的提出了合作博弈的稳定配置理论,并形成公理化结论,结合经济工程学的应用,使得市场机制设计成为可能。同时,这些也为寻求“两型社会”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政策保障、成为经济理论和设计方法的依据。尤其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的进一步探索指明了实现路径和发展方向,也为后续实施提供了社会保障。
     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是从全球时代背景出发,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市场机制设计方案。国际上关于资源与环境的经济发展的研究已经持续半个世纪;国内从2005年第一次提出“两型社会”建设概念至今整整9年。尤其是从2007年设立综合配套改革区之后,系统性的理论研究逐步展开,社会实践探索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的主要研究脉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生态资本的生成机制研究,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本三种形式。第二,生态资本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资本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人的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具有各自的运行特点。第三,生态市场的运行机制的体系架构设计,主要是由“两类”生态产品与服务、“三层”运行结构、“四个功能”分模块构成。“两类”,是指生态市场提供的最终生态产品和服务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三层”,是指资源层、资本层、制度层三者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机制。“四个功能”是指资源管理、环境管理、交易成本管理、制度变迁管理分模块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市场的运行机制的策略实施,由“四个功能”分模块和一个经济工程管理支撑系统组成,即五部分来实现:一是资源配置及管理机制,二是环境监测及安全管理机制,三是交易成本管理及经济运行调控机制,四是经济主体、国家和社会之间制度变迁的关系管理,五是经济工程管理部分,形成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管理机制。五个部分共同确定经济行为主体的责权利范围和边界,前四大系统对应前文所说的四大模块,共同形成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的有序管理机制,第五个部分的工作机制在每个模块中均有相应技术要求设置,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形成对四个模块提供有力支撑的技术平台。同时这也是集成人类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
     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设计吸收了马克思关于生态资本的经济思想和西方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对商品资本的市场机制的有益补充。本文对解决传统经济模式不可持续的危机问题的探索,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一是,要解决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生态市场“我是谁?要去哪?怎么去?”这三个基本问题。二是,采用博弈论和经济工程学的方法构建整个生态资本的市场机制的体系结构。通过容纳多重视角对社会的发展背景、发展环境、现状条件、资源禀赋、竞争力的差异,力求避免“囚徒困境”,采用强制性、诱导性、及自发性政策工具形成稳定配置的竞争格局,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三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构建更合理的筹资平台,平抑灾难性危机带来的毁灭性冲击,引导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本文从架构层面建立竞争优势,保障国家和人民的长期利益可持续发展;并对未来社会的价值导向、发展理念、功能培育、产业方向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和重大策略等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In2011, the12thFive-year Plan was issu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whichindicated to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crisis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speedly construction in modes of production andconsumption of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In the same term, Aselected highlight project initiated in the school leve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PartySchool,“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Policyand Practice”. Up to November1of2012, I completed the research “About thedifficults of ‘Two-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These experiences provided mesoli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in my dissertation.
     As the following subject for the above project,“About the Design of MarketTrading Mechanism in Ecological Capital for Resource-economical andEnvironment-friendly Socity’s Construction of China” is exploring a solution to thedifficulties of two-oriented society’s construction. At first, with the declaration of the18thCPC National Congress in November of2012, we were told that building in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wo-typed Society” would be promoted to the level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and must be put into the system framework of”Five inOne”. Moreover, both winners of 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in2012, Roth andShapley, enlightened me in the academic field of the modern mechanisms’ designation.They creatively proposed the stable configuration of cooperative game theory andconcluded some axiomatic principles, which makes system designation possible ineconom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ese provided both policy support and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olution. Particularly,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18thCongress formulated a decision to comprehensibely deepen reform in2013, which emphasized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It indicates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my study of system designation, also privides socialguarantee for subsequent execution.
     This dissertation was based on globaliz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ntegratedwith the related economic theories and practices to the market institution andmechanism designation. Fro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he resources and/orenvironment economics, it has been lasted for half a century. From domesticexperien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wo-typed Society”, China has attempted for nineyears after the concept was built firstly in2005. Besides, the systematic theoreticalresearch on “Two-typed Society” gradually expanded from2007, while the nationalcomprehensive reform areas were set up. By these, we have accumulated someexperiences and learned a lot.
     This dissertation involves three perspectives in the main research context. Firstly,it studied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apital, that included phasical capital,human capital and environmental capital. Secondly, it described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methodology of ecological capital, that contained three dimensions astime, space and human being’s development. Thirdly, it conceived institutions andmechanisms of ecological market on China’s two-oriented society. The systemarchitecture covers “Two-class”: finally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areresources-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goods and services;“Three-Layer”:resources’ layer, capital layer and regime layer;“Four-functions” refers to the resourcemanagement modul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ne, transaction cost managementone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one.
     China's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ecologicalmarket in "Two-typed Society" will run by "four functions" module and an economic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 That is to say, there are five parts: the first one is the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resources, the second is the environmentalmonitoring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third is the transaction co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economic operation, the fourth is theinstitutional change embodied as relationships among economic subjects, state, andsociety, the fifth is the economic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significantly the formationof information transfer procedures between various modules, namely the knowledgemanagement mechanism. Five parts jointly determine the scope and boundary ofeconomic behaviours. The former four parts corresponds to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four modules, which together will formulate the orderly management mechanism onmaterial and energy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 fifth part of theworking mechanism has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et in each module,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form the fourmodules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because of technical platforms. This will become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is dissertation absorbed not only Marxism economic thoughts about ecologicalcapital, but also the western economics theories, which developed beneficialsupplement to the commodity market mechanism. At present, the global financialcrisis still has been in dilemma, as something well-known that the traditionaleconomic model are unsustainable. This thesis is a pioneering research with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o solve three basic questions of the ecologicalmarket "who is this?”,“where to go?”,“How to get the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Two-oriented Society". Secondly, I adopt the method of game theory and economicengineering science to build the whole architecture of ecological capital market. Thereare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accommodate various social backgrounds, different socialenvironment, for example the status in quo, current conditions, differences betweenthe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design makes efforts to shapecompetitive landscape of stable configuration and to avoid of the "Prisoner'sDilemma", by mandatory, guidance, and/or spontaneous policy tools, in order to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rdly,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more reasonable financing platform for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pattern and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which should help to restrain the devastatingconsequences of a catastrophic crisis, and lead to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social economy. Finally, the designation is going to build competitive advantagefrom the aspect of architecture, and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ng-terminterests in the state and people; Also, it try to solve the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development idea, functional training and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y, exploring a seriesof major problems on the strategic approach and relevant policies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
引文
①刘惠荣,《国际环境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①明显属于人类中心论(“人类处在关注持续发展的中心”),即对非人类的某个行动的效果只要它们会对人类产生痛苦和快乐就都应该考虑。《环境与发展宣言》包含了27条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性条款。
    ②贫穷和环境退化问题是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两个焦点问题。
    ③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指标。例如2003年英国ODA只占国民总收入的0.34%,挪威占0.92%,美国占0.14%,澳大利亚占0.25%等。
    ①雷霆(导师:宋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新疆大学人口、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2005年博士论文。
    ①[英]Michael Common, Sigrid Stagl著,金志农、余发新、吴伟萍等译,《生态经济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①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109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10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75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第103-119页。
    ①欧力同等译,[德]卡尔·施密特著,《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92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13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①[美]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②周业安,《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③樊纲,《两种改革方式和两种改革成本》[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④林毅夫,《渐进式助推中国转型成功》[J],经济研究1993年09期。
    ⑤张磊(导师:王正军),《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博弈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①陆静超(导师:姜振寰),《基于渐进式制度变迁的循环经济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②付利,《马尔萨斯》[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③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④Kenneth Boulding,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1966.
    ①国发〔2005〕2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Z],2005年10月。
    ①胡汝鼎等译,[美]福雷斯特著,《工业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②于树生译,[美]梅多斯等著,《增长的极限》[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③[美]Lawrence R. Klein等著,Econometric Modeling of China (V3),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Hannon and Ruth(1994)是一本关于使用STELLA软件的动态模型的书,这些模型在经济学、生态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方面均有应用。
    ①周兴龙,张文彬,《选矿厂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物质流分析》[J],金属矿山2008年03期。
    ②Paul H. Brunner&Helmut Rechberger, Practical Handbook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系统介绍物质流分析的概念、历程、应用范围及目标,详细地陈述了其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列举了许多关于环境管理、资源保护、废弃物管理及区域物质流分析与管理的经典案例。
    ③陈建珍,赖志娟,《熵理论及其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5年06期。
    ①E. Schrodinger. What Is Life?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44.
    ①贺安,《影子价格理论与决策参数体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年06期。
    ①《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②王文玉,王宇译,[美]冯·诺依曼,摩根斯坦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①斯蒂格利茨曾经是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世界银行担任过一段时间首席经济学家,也是2001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之一。
    ①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修订第三版)》[M],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②赵华译,[美]托马斯·谢林等著,《冲突的战略》[M],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原著1960年出版)。
    ③胡希宁、黄亚娟,《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济思想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①[美]沃西里·里昂惕夫著,《投入产出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①环境新闻,《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现代化》[N],中国环境报2000年8月26日第二版。
    ①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①[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4年10月版(1981年6月印)。
    ①高晓露,周振新,《论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律地位》[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②钱阔,陈绍志,《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①李宏煦编,《生态社会学概论》[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②姜春云编,《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①姜春云编,《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①曹栋,《基于代际迭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②Wackernagel M, Rees W.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M]. GabrielaIsland: New Society Publisher,1996.
    ①唐彦东,《灾害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Centre for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the International Distater Database[EB/OL].http://www.emdat.be/database
    ①唐任伍,《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1978-2008)》[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第990页。
    ②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1-148页。
    ①李斌(导师:张维达),《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政治经济学博士论文。
    ①徐建中,荆玲玲,《知识管理导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动力机制研究》[J],天府新论2008年04期,第58-62页。
    ①徐建中,荆玲玲,陆军,《知识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1期,第191-194页。
    ②纪涵,郭汉阳,李媛媛,《基于本体论的最佳实践知识管理系统设计》[J],广东电力2007年版,第5-9页。
    ①王知津,周鹏,《当代西方情报学哲学思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4日。
    ②张晓刚,李明树,《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24期,第67-71页。
    ③刘远航编著,《汤因比历史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①郭素荣(导师:蒋大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年博士论文。
    ①胡希宁,黄亚娟,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济思想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1期,第
    106-109页。
    ①中国法制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Z],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①九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EB/OL]. http://www.cncpn.org.cn/
    ①李莹,《集团公司资金池建设初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6期,第112-116页。
    ①《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将评估验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4期。
    ①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EB/OL]. http://www.gov.cn/zwgk/2011-06/08/content_1879180.htm.
    ①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侯广辉,《基于交易成本二维结构的企业边界分析》[J],经济经纬2009年01期,第87-91页。
    ③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1937,4:386-405.
    ④王健等译,[美]威廉姆森,治理机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81页。
    ①齐行黎(导师:干杏娣),《交易成本与资本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金融学博士论文。
    ①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EB/OL]. http://www.gov.cn/zwgk/2011-06/08/content_1879180.htm.
    ②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缪溱,《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生态经济2004年08期。.
    ②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①李省龙,张贵孝,《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的一般结构》[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2期,第30-33页。
    ①黎姿,《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J],沿海环境2003年06期。
    ①王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化工2009年第2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际清洁生产进展》[EB/OL].http://kjs.mep.gov.cn/qjsc/gjhzxm/200607/t20060727_91411.htm
    ①张茉楠,《中国争取碳金融主导权刻不容缓》[EB/OL].http://www.cntheory.com/news/Llltwllw/2010/113/1011310394887KD87KF3B5H99F13K4I.html
    ①王文滋,《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J],今日浙江2005年07期。
    ②何德功,《日本把垃圾变废为宝》[EB/OL].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5/95/20020827/809098.html
    ③徐凯译,[英]克里斯多弗·卢茨主编,《西方环境运动:地方、国家和全球向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①胡希宁,黄亚娟,《“两型社会”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A],韩保江、李鹏主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与实践》[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81-96页。
    ②胡希宁,黄亚娟,《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济思想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1期,第106-109页。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
    [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Z].国务院2013年3月印发.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5]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Z].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7]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Z].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9]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10]“十二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Z].国务院2013年3月印发.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人民出版社1993(10):148.
    [1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R].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14][澳]张明.现代化与人和自然的矛盾[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5][美]Lawrence R. Klein等著. Econometric Modeling of China (V3).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美]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17][美]沃西里里昂惕夫著.投入产出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8][美]约翰·韦尔斯.战略的智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19][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三卷)[M].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版.
    [20][英]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
    [21][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4年10月版(1981年6月印).
    [22]巴曙松等译.[美]鲁比尼,米姆著.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M].万卷出版公司2010-08月版.
    [23]蔡晋译.[法]雅克.阿塔利著.在全球危机中寻找自己的活路[M].2012年1月版.
    [24]曹栋.基于代际迭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
    [25]常勋等译.[美]库兹涅茨著.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版.
    [26]陈彪如译.[英]琼罗宾逊,约翰伊特韦尔著.现代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82年5月版.
    [27]陈刚.京都议定书与国际气候合作[M].新华出版社2008年2月版.
    [28]陈建珍,赖志娟.熵理论及其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5年06期.
    [29]陈茂云等译.[美]克鲁普,霍恩著.决战新能源[M].东方出版社2010年1月版.
    [30]陈向东.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31]董艳玲主编.金融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32]樊纲.两种改革方式和两种改革成本[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33]范家骧,王志伟主编.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宏观经济学卷[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34]方亚楠(导师:李后卿).基于知识获取的中国大陆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5]方颖,韩向虹译.[英]格兰特著.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版.
    [36]费方域等译.[美]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等著.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7]付利.马尔萨斯[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版.
    [38]高鸿业译.[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年4月版.
    [39]高晓露,周振新.论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律地位[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40]顾龙生等.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C].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41]郭大力,王亚南译.[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42]郭强.节约型社会[M].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版.
    [43]郭庆旺等译.[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44]郭素荣(导师:蒋大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D].同济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45]郭熙保,肖利平.有效市场假设与资产定价模型的关系之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4年12月版.
    [46]国发〔2005〕2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Z].2005年10月.
    [47]国家海洋局编.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M].海洋出版社1996年4月版.
    [48]国家环境保护局编.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49]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EB/OL]. http://www.gov.cn/zwgk/2011-06/08/content_1879180.htm.
    [50]海闻等译.[美]保罗克鲁格曼主编.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51]郝朝艳,魏军锋,平新乔译.[美]海萨尼著.海萨尼博弈论论文集[C].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52]何宝玉译.[美]斯蒂格勒著.知识分子与市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53]何德功.日本把垃圾变废为宝[EB/OL].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5/95/20020827/809098.html
    [54]何为译.[美]麦金农,施纳布尔著.东亚经济周期与汇率安排[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5]贺安.影子价格理论与决策参数体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年06期.
    [56]侯晨.人力资本理论与职业教育改革[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7]侯广辉.基于交易成本二维结构的企业边界分析[J].经济经纬2009年01期.
    [58]胡坚译.[美]威廉F.夏普著.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
    [59]胡景北等译.[英]安格斯迪顿著.理解消费[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60]胡汝鼎等译.[美]福雷斯特著.工业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61]胡希宁.步艳红.前沿经济学理论要略[M].研究出版社2009年2月版.
    [62]胡希宁.陈锐.黄亚娟.“卢卡斯批评”与宏观经济学的重建——兼述卢卡斯和萨金特的理论成就[J].理论学刊.2012年11月版.
    [63]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第5版)[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8月版.
    [64]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前沿聚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4月版.
    [65]胡希宁.范重庆译.[美]玛乔里谢泼德特特纲著.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66]胡希宁.黄亚娟.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思想述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67]胡希宁,黄亚娟“.两型社会”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A].韩保江,李鹏主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与实践[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68]胡希宁,黄亚娟,刘爱华.诺奖见证:理性发展和非理性繁荣的矛盾共存[N].学习时报2014年1月27日四版.
    [69]胡希宁,黄亚娟,《转型与嬗变》[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版。
    [70]胡希宁.李中.肖翔.陈锐.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思想述评[J].理论学刊.2011年1月版.
    [71]胡希宁.新凯恩斯主义,克林顿经济学与美国经济[J].财经科学.1998年7月版.
    [72]胡雪峰,武玉宁译.[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弗里德曼文萃(上下册)[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
    [73]环境新闻.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现代化[N].中国环境报2000年8月26日第二版.
    [74]黄涛译.[德]泽尔滕著.策略理性模型[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75]黄宇.从封建社会看布洛赫对其比较史学理论的实践[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7月版.
    [76]黄志强,徐卫宇,金岚译.[美]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希勒著.动物精神[M].中信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77]纪涵。郭汉阳,李媛媛.基于本体论的最佳实践知识管理系统设计[J].广东电力2007年版.
    [78]姜春云编.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79]金碚.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4月.
    [80]金俐.信贷配给论:制度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10月版.
    [81]金志农,余发新,吴伟萍等译.[英]Michael Common, Sigrid Stagl著.生态经济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82]九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EB/OL].http://www.cncpn.org.cn/
    [83]匡小平,黄毅译.[美]奥尔巴克,费尔德斯坦主编.公共经济学手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84]匡小平,肖建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评析[J].当代财经2009年11期.
    [85]雷鸣.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J].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03期.
    [86]雷霆(导师:宋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新疆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05年博士论文.
    [87]黎姿.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J].沿海环境2003年06期.
    [88]李本辉,王鑫鑫.影响国内企业实施生态经营决策的关键因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年02期.
    [89]李斌(导师:张维达).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政治经济学博士论文.
    [90]李崇富.生态文明研究与“两型社会”建设[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91]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11期.
    [92]李宏煦编.生态社会学概论[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93]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94]李省龙,张贵孝.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的一般结构[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95]李晓林主编.风险统计模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96]李心丹等译.[美]希勒著.非理性繁荣(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97]李扬等主编.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98]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9]李莹.集团公司资金池建设初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0]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版.
    [101]厉以平等译.[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著.西方世界的兴起[M].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02]梁朋主编.公共财政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3]梁小民等译.[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104]廖福霖.生态文明经济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105]林毅夫.渐进改革的逻辑[M].资本市场.2008年4月.
    [106]林毅夫.渐进式助推中国转型成功[J].经济研究1993年09期.
    [107]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108]刘惠荣.国际环境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09]刘宁(导师:田义文).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10]刘培杰主编.博弈论精粹[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11]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12]刘卫,张春霖译.[美]鲍莫尔等著.好的资本主义.坏的资本主义[M].中信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13]刘文辉(导师:袁守启).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114]刘迎秋等.中国经济增长:格局与机理[M].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5]刘勇等译.[美]默顿米勒著.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16]刘远航编著.汤因比历史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117]刘仲敬译.[英]休谟著.英国史[M].吉林出版集团2012年12月版.
    [118]陆静超(导师:姜振寰).基于渐进式制度变迁的循环经济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119]吕志轩(导师:胡继连).农业清洁生产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120]马春文等译.[美]阿塞莫格鲁,罗宾逊著.政治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引进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21]马光华,王迎军,李凯,沈宗洋.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陶瓷工业2004年02期.
    [1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6]马晓敏.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源质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2期.
    [127]马妍译.[英]威廉配第著.赋税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128]毛伟(导师:段广洪).机电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清华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129]缪溱.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生态经济2004年08期..
    [130]牛文元.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11期.
    [131]欧力同等译.[德]卡尔施密特著.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32]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修订第三版)[M].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133]彭逸林等译.[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M].人民日报出版2009年9月版.梁小民译.[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经济学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34]潘云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
    [135]祁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M].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版.
    [136]齐行黎(导师:干杏娣).交易成本与资本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金融学博士论文.
    [137]钱阔,陈绍志.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138]沈国兵.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下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4月版.
    [139]盛洪,陈郁译.[美]科斯著.企业,市场与法律[M].格致出版社2009年6月版.
    [140]石新辉译.[美]瓦格纳著.经理人财务管理24法则[M].中信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41]史清琪等选译.[美]罗伯特M.索洛等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版.
    [142]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143]世界资源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办公室译.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生物多样性综合报告千年生态系统评估[R].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44]苏旭霞,仇焕广译.[美]罗伯特巴洛著.不再神圣的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2013年4月版.
    [145]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146]唐任伍.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1978-2008)[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7]唐彦东.灾害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8]陶堃.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借鉴[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年07期.
    [149]田国强译.[美]赫维茨,瑞特..经济机制设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年4月版。
    [150]汪丁丁.再论制度创新的一般过程.效率,公平与深化改革开放[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1]王健.转型与经济增长.基于索洛模型的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152]王健等译.[美]威廉姆森.治理机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53]王金良译.[美]詹姆斯M.布坎南著.制度契约与自由[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
    [154]王东京赵建军.领读经济学名著[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55]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6]王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化工2009年第2期.
    [157]王文玉,王宇译.[美]冯诺依曼,摩根斯坦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58]王文滋.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J].今日浙江2005年07期.
    [159]王新谦.马歇尔计划:构想与实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60]王之佳,柯金良译.夏堃堡校.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我们共同的未来[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61]王知津,周鹏.当代西方情报学哲学思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4日.
    [162]王志毅译.[美]拉弗等著.繁荣的终结[M].凤凰出版社2010年5月版.
    [163]王孜弘主编.美国资本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
    [164]温涌译.[美]斯通,布鲁斯特著.资本之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165]文伯屏.论环境资源法律体系[J].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02期.
    [166]吴国盛评点.[美]卡逊著.寂静的春天[M].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67]吴淑岱责任编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Z].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月2月版.
    [168]吴荫东译,[美]彼得罗宾逊著.保罗罗默谈新增长现论——保罗罗默访谈录[M].经济资料译丛1996年2月版.
    [169]武晓明,罗剑朝,邓颖.关于生态资本投资的几点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170]夏善晨等译.[美]霍肯著.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71]向松祚译.蒙代尔著.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三卷):国际宏观经济模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172]萧琛等译.[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十九版)[M].商务印书馆2012月1月版.
    [173]徐建中,荆玲玲,陆军.知识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1期.
    [174]徐建中,荆玲玲.知识管理导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动力机制研究[J].天府新论2008年04期.
    [175]徐凯译.[英]克里斯多弗卢茨主编.西方环境运动:地方,国家和全球向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76]徐文强.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论贡献述评——时间一致性问题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177]徐祥民.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178]许敏兰.节约型社会的交易成本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1期.
    [179]循环经济在国外[N].江苏经济报2004年4月3日.
    [180]杨炯星.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及其运作[J].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05期.
    [181]杨伟国译.[德]格哈德伊宁著.货币政策理论:博弈论方法导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82]杨晓莉.人力资本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9期.
    [183]杨志郭兆晖编著.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基础(总论)[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184],鲁刚译.[美]卢卡斯著.经济周期模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185]于树生译.[美]梅多斯等著.增长的极限[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86]余江译.[美]埃德蒙费尔普斯著.大繁荣[M].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版.
    [187]余翔译.[美]罗伯特许廷格,埃蒙巴特勒著.四千年通胀史:工资和价格管制为什么失败[M].东方出版社2013年8月版.
    [188]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89]张宏良.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190]张杰等译.[美]詹姆斯托宾等著.货币信贷与资本[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191]张居永.“人类困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罗马俱乐部思想和社会研究方法述评[J].未来与发展2006年06期.
    [192]张坤民潘家华.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出版社.2008年5月.
    [193]张磊(导师:王正军).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博弈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94]张连辉,赵凌云.1953—2003年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演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12期.
    [195]张良桥,王晓刚译.[美]纳什著.纳什博弈论论文集[C].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70年1月版.
    [196]张茉楠.坎昆的“碳权”角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12月6日.
    [197]张庆丰等译.(世界银行)K.哈密尔顿等著.里约后五年:环境政策的创新[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198]张群群,黄涛译.[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反托拉斯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199]张太海.企业绿色经营及其相关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年02期.
    [200]张妥.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4年10期.
    [201]张晓刚,李明树.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24期.
    [202]张玉杰.技术转移理论、方法、战略[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203]张宇燕.国际经济政治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04]章爱民译.[美]莫尔丁,[英]泰珀著.终局:看懂全球债务危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6月版.
    [205]赵国庆.经济分析中的时间序列模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206]赵华译.[美]托马斯谢林等著.冲突的战略[M].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原著1960年出版).
    [207]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8]赵准.危机后的“效率市场假说”之争[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04期.
    [209]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译,[美]金迪斯等著.人类的趋社会性及其研究:一个超越经济学的经济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0]中国法制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Z].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际清洁生产进展[EB/OL]. http://kjs.mep.gov.cn/qjsc/gjhzxm/200607/t20060727_91411.htm
    [213]周加来.流通领域的交易成本问题[J].财贸经济1996年05期.
    [214]周洁译.[英]李嘉图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华夏出版社2013年7月版.
    [215]周黎安译.[日]青木昌彦著.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16]周万隆,吴艳.马克维茨投资组合模型的遗传算法[J].商业研究2004年01期.
    [217]周文译.[美]张伯伦著.垄断竞争理论[M].华夏出版社2013年12期.
    [218]周兴龙,张文彬.选矿厂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物质流分析[J].金属矿山2008年03期.
    [219]周业安.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220]朱琳.政策性融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12期.
    [221]朱铭来等译校.[美]迪翁主编.保险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222]朱永旗,公欣,黄金全.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将接受验收[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4月2日.
    [223]邹琳(导师:王君).关于我国征收社会保障税问题的初探[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224]左大培.卢卡斯的思想精髓[J].经济研究1995年11期.
    [225] Altenberg. How to Promote Clusters: Policy Experiences From LatinAmerica. World Development.1999(9).
    [226] Alvin E. Roth.The Shapley Value:Essays in Honor of Lloyd S. Shaple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27] Anielski M.The Alberta GPI Blueprint:The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GPI)Sustainable Well-being Accounting System[R]. Pembina Institute,2001.
    [228] Antoelli, Cristiano. Collective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Innovation:The Evidence of Technological Districts. Regional Studies.2000(6).
    [229] Birkinshaw. Entrepreneurship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characteristics of subsidiary initia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
    [230]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2011.
    [231] Centre for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the International DistaterDatabase[EB/OL]. http://www.emdat.be/database
    [232]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1937,4:386-405.
    [233] Davenport T. Information ecology: mastering th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environment[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
    [234] Dichen. Global-Local tensions: Firms and States in the GlobalSpace-Economy. Economic Geography.1994(2).
    [235] E. Schrodinger. What Is Life?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44.
    [236] Eugene F. Fama.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Empirical Work [J]. Journal of Finance,1970,(25):383-417.
    [237] Feser E J.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Industry Cluster Analysis[R]. Chapel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2001.
    [238] Feser,E.J.,and E.M.Bergman.(2000)“.National Industry Cluster Templates:A Framework for Applied Regional Cluster Analysis.” Regional Studies,Vol.34(1):1-19.
    [239] Hill Edwards.A methodology for identifying the drives of industrial clusters.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8,14(1):23-28.
    [240] Jeroen C. Bergh Etal. Coevolution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Towards. A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3(8). P289-317.
    [241] John H. Kagel,Alvin E. Roth.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242] Kanekiyo K. Lowering energy intensity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2006(2), P1-18.
    [243] Kenneth Boulding,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1966.
    [244] Korhonen J. 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 [J]. J ofCleaner Production.2001,9(3).
    [245] Lars Peter Hansen. Risk Topography: Systemic Risk and Macro Modeling[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pril28,2011.http://papers.nber.org/books/brun11-1.
    [246] Le S 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ritical Review[J]. WorldDevelopment.1991,19(6):127-135.
    [247] Malmberg A. and Salvell O. Localized innovation process and sustainable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firms: a conceptual model, In Taylor M. and Conti S.:Interdependent and Uneven Development Aldersgot: Ashgate.1997.
    [248] Malmberg A. Regional networks and the resurgence of Silicon Valley.California, Boston: Allen and Unwin,1990.
    [249] Michael E. Porter.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77~90.
    [250] NNB Salvador, J Glasson, J M Piper. Cleaner Production and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UK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leanerProduction.2000,(8):127-132.
    [251] OECD,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M],Paris,2001.
    [252] Peter Knorriga, Jorg Meyer Stamer. New Dimensions in Enterprise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Clusters to Industrial Districts1998(10).
    [253] Prescott-Allen R. The Barometer of Sustainability: a Method of Assessing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Societies[R]. Gland,Switzerland and Victoria BC: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e Resources andPADATA,1995.
    [254] Robert J. Shiller. 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and Herd Behavior [J]. Th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85):181-185.
    [255] Romer,P.M.(1986).“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Vol.94(5):1002-1019.
    [256] Ron Martin, Peter Sunley. Deconstructing Clusters: Chaotic Concept orPolicy Panacea?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Vol.3,Iss1.:5-35.
    [257] Thomas E. Graedel and Braden R. Allenby, Industrial Ecology (2ndEdition), Prentice Hall,2002.
    [258] United Nations, Divi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Sustainable Develop,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M]. New York,2001.
    [259] Wackernagel M, Rees W.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On the Earth [M]. Gabriela Island: New Society Publisher,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